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孟郊慈母手中线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5-28 | 阅读:8494次
历史人物 ► 孟郊

孟郊的《游子吟》是中唐时期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母爱的深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孟郊慈母手中线

从诗歌创作背景看,孟郊一生仕途坎坷,46岁方中进士,常年漂泊在外。据《旧唐书》记载,其家境贫寒,这种生活经历使其对亲情体验尤为深刻。诗中"密密缝"的细节,反映了唐代民间"缝衣寄远"的习俗,当时交通不便,游子远行前母亲常缝制耐穿衣物,蕴含祈愿平安的民俗心理。

从纺织史角度考察,"手中线"折射出唐代家庭纺织业状况。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唐代民间普遍使用纺车和腰机,妇女需完成从纺纱到成衣的全套工序。诗中母亲缝衣的场景,正是当时"男耕女织"社会经济结构的写照。

在儒家层面,这首诗完美诠释了"孝道"文化。汉代《孝经》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唐代将《孝经》列为科举考试内容。孟郊通过"寸草春晖"的比喻,将子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阳光,形象表达了"反哺"的要求。

文学价值方面,《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特别标注"语淡而意浓"。其艺术特点在于:一是选取"缝衣"这一日常镜头,符合韩愈倡导的"陈言务去"的复古主张;二是"迟归"与"春晖"形成时空对话,暗合唐诗"以景结情"的创作范式。

现存最早记载此诗的文献是北宋《文苑英华》,后世多种唐诗选本均收录。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流传的"游子吟"题目实为后人所加,《全唐诗》原题作《远游》。明清时期,此诗常被编入蒙学教材,对塑造中国传统母爱意象影响深远。

从社会史视角看,诗中反映的母子关系具有时代特殊性。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导致人口流动频繁,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记载"今之天下,行者半於居者",这种社会背景强化了离别主题的创作。诗中"恐迟归"的焦虑,实为安史之乱后士人漂泊心态的缩影。

文章标签:中线

上一篇:杨秀囚禁至死 | 下一篇:吴越政权的兴盛与衰落过程

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

唐朝汉朝

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前141年)是西汉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统治时期的重要治世,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稳定了汉

回纥助唐平叛乱

唐朝唐玄宗

回纥助唐平叛乱是唐朝中后期中央政权与漠北回纥汗国军事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其核心为回纥骑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5-763年)及后续唐蕃冲突。这一合作既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唐朝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唐代汉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促进中原与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唐蕃

秦琼传世兵法及其唐代军事影响

唐朝秦琼

秦琼作为唐初名将,其军事思想和实战经验对唐代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历史上并未明确记载秦琼著有传世兵书,但其军事实践和战术理念通过史料记

孟郊苦吟游子心

唐朝孟郊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苦吟诗人,其诗歌以“瘦硬奇险”著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标题“孟郊苦吟游子心”精准概括了他诗歌创作的核心特点与情感内

孟郊慈母手中线

唐朝孟郊

孟郊的《游子吟》是中唐时期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以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