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赵才护驾殉国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27 | 阅读:6598次
历史人物 ► 宇文化及

赵才护驾殉国一事发生在隋朝末年,主要涉及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遭遇兵变时的历史事件。赵才作为隋朝将领,其事迹在《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中有零星记载,但细节相对简略。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赵才护驾殉国

1. 历史背景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因连年征伐、滥用民力,导致各地爆发叛乱。瓦岗军、窦建德等势力崛起,隋朝统治濒临崩溃。杨广避居江都后,仍沉迷享乐,引发禁军“骁果”不满。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等策划兵变,意图弑君。

2. 赵才的身份与行动

赵才时任右屯卫将军,属于禁军高级将领。《资治通鉴》载,兵变前夕,赵才察觉异动,曾劝杨广率骁果西返关中重整局势,但遭拒。三月十日兵变爆发时,赵才率部奋力护驾,与叛军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殉国。隋炀帝最终被缢杀,赵才成为少数为隋廷死节的将领之一。

3. 殉国细节的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赵才之死可能存在不同版本。《隋书·赵才传》提到他“为乱兵所害”,未明确记载具体过程;而《北史》则描述其“力战而死”。唐代史官对隋末事件的记录受政治因素影响,可能存在简化或修饰。但赵才的忠烈形象仍被后世认可,明末王夫之《读通鉴论》评价其为“隋室孤忠”。

4. 延伸历史影响

赵才殉国标志着隋朝中枢军事力量的彻底瓦解。此后关中由李渊控制,江都兵变参与者宇文化及虽短暂拥立傀儡,但迅速败亡。对比同时期张须陀来护儿等隋将的结局,赵才的选择反映了部分将领对旧政权的顽固忠诚,也折射出隋末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赵才的事迹在唐宋时期被纳入“忠义”叙事的范畴,但受限于史料匮乏,其生平细节仍有待考证。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特别指出,隋末官吏的忠节行为多被唐初史官淡化处理,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文章标签:

上一篇:谢安运筹淝水战 | 下一篇:南唐国运的兴衰变迁

王韶治水能臣

隋朝王韶

王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颇有治水才能的官员,他在西北边陲的治理中展现了卓越的水利工程能力,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军事防御作出了

赵才护驾殉国

隋朝宇文化及

赵才护驾殉国一事发生在隋朝末年,主要涉及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遭遇兵变时的历史事件。赵才作为隋朝将领,其事迹在《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何稠工艺巨匠

隋朝杨坚

何稠是隋代著名的工艺巨匠和建筑家,其技艺精湛,尤其在丝织品设计、宫廷建筑和机械制造领域成就卓越。以下是关于其生平和贡献的详细分析: 一、生平

隋军远征高句丽

隋朝王薄

隋朝对高句丽的远征是隋炀帝时期(605-618年)重要的对外军事行动,共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612年、613年、614年),其战略背景、过程及影响值得深入分析:一

赵才护驾殉国

隋朝宇文化及

赵才护驾殉国一事发生在隋朝末年,主要涉及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遭遇兵变时的历史事件。赵才作为隋朝将领,其事迹在《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苏威辅政五朝更迭

隋朝宇文化及

苏威是隋朝初年重要的政治人物,历仕北周、隋文帝、隋炀帝三朝(标题“五朝”应为泛指多朝,实为三朝),其辅政经历深刻反映了南北朝至隋政权更迭中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