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傅说举于版筑间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24 | 阅读:9745次
历史人物 ► 傅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典出《尚书·说命》及《史记·殷本纪》,记载了商王武丁破格提拔奴隶傅说为相的历史事件。这一典故不仅是中国古代知人善任的典范,更蕴含深厚的政治智慧和文化内涵。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傅说举于版筑间

一、历史背景与事件始末

1. 武丁中兴的需求

商王武丁继位时,商王朝经历“九世之乱”后国力衰微。为复兴商朝,武丁急需突破世袭贵族垄断政权的桎梏,从底层选拔真正的人才。

2. “梦得圣人”的政治策略

《史记》记载武丁三年不语,后宣称梦见天神赐予贤臣,并按梦中形象找到正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从事版筑(夯土筑墙)的奴隶傅说。这一行为实为规避贵族阻力,以神权强化政权合法性。

3. 破格擢升的制度改革

傅说被直接任命为“相”(最高行政长官),打破商代“惟亚惟服,百僚是职”的世官制度,开创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奴隶宰相”案例。

二、傅说的治国贡献

1. 《说命》三篇的治国思想

《尚书·说命》记录傅说提出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哲学命题,强调知行合一。其“朝夕纳诲”主张形成早期进谏制度,“惟干戈省厥躬”体现军事与自省结合的治国理念。

2. 经济与技术革新

傅说将版筑技术改良应用于城墙建设,《考工记》载其“置槷(测日影工具)以悬”,规范建筑标准。主持井田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

3. 军事与文化影响

辅佐武丁发动对鬼方、羌方等战役,拓展商朝疆域。甲骨文卜辞中“梦父”可能即指傅说,反映其死后被神化的特殊地位。

三、历史意义与后世影响

1. 人才选拔范式突破

比周代“乡举里选”早数百年,为汉代察举制、唐宋科举制提供思想渊源。唐代韩愈《相解》称“傅说之诏其君者,亦可谓云尔已矣”。

2. 政治神话建构范例

“托梦求贤”模式被后世效仿,如燕昭王筑黄金台、刘备三顾茅庐等,均借武丁故事赋予用人合法性。

3. 考古印证与争议

殷墟YH127坑甲骨发现“甫”(傅)字铭文,学者郭沫若认为即傅说。但现古显示武丁时期已有成熟的官僚体系,傅说事迹可能存在理想化加工。

四、延伸知识

1. 版筑技术细节

商代版筑使用“桢干法”,以木板为模,分层夯筑黄土,夯层厚8-12厘米,郑州商城遗址可见清晰版筑痕迹。

2. 地理考据

《水经注》载“傅岩即傅说隐处”,今山西平陆存有傅相祠、傅说墓及“圣人窟”遗址,唐代碑刻仍依稀可辨。

傅说的故事浓缩了商代政治变革的复杂性,其“从版筑到庙堂”的跨越,既体现早期国家的人才观,也折射出神权政治向理性行政过渡的历史进程。这一典故在《孟子·告子下》中被列为“天将降大任”的经典案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砥砺奋进的精神符号。

文章标签:傅说举

上一篇:清末鸦片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 下一篇:共王灭密国惩不恭

商契敷教睦五伦

夏商妇好

商契敷教睦五伦:殷商时期的社会伦理与教化体系“商契敷教睦五伦”反映了殷商时期以“契”为代表的统治者通过教化构建社会伦理体系的史实。这一命题涉

祖甲改制稳朝纲

夏商祖甲

祖甲改制是中国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2世纪)由商王祖甲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旨在稳定因王位继承混乱而动摇的王朝统治。这一改革在甲骨文中有零星记

夏桀暴政众叛亲离

夏商夏桀

夏桀是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其残暴统治导致众叛亲离,最终被商汤推翻。关于夏桀的暴政及其统治崩溃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残

夏朝始设九州贡赋

夏商夏桀

夏朝作为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九州贡赋"制度的记载主要源自《尚书·禹贡》。尽管夏朝的历史存在考古与文献的争议,但这一制度反映了早期

傅说举贤筑版筑

夏商傅说

傅说举贤筑版筑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著名的典故,记载于《尚书·说命》和《史记·殷本纪》,讲述了商王武丁通过梦境发现贤才傅说并重用他的故事。以下围

傅说举贤佐武丁

夏商傅说

傅说是商朝著名贤相,被武丁破格提拔,成为辅佐商王中兴的核心人物。这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商代不拘一格的用人智慧和奴隶阶层的社会流动性。一、历史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