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军三征安南记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6 | 阅读:326次
历史人物 ► 元朝

元军三征安南记

元军三征安南记

13世纪至14世纪初期,元朝为迫使安南(今越南北部)臣服,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征讨。这三次战役体现了元朝对东南亚的扩张野心,也反映了安南陈朝的顽强抵抗。

一、第一次征安南(1257—1258年)

背景:蒙古灭大理(1253年)后,试图通过安南夹击南宋。1257年,兀良合台率军侵入安南,要求陈朝借道并纳贡。

经过:元军攻占升龙(今河内),但因湿热气候和游击战术被迫撤军。陈太宗表面上称臣,实则保持独立。

结果:元朝暂时确立宗藩关系,但控制力薄弱。

二、第二次征安南(1284—1285年)

背景:元灭南宋后,世祖忽必烈要求安南国王陈圣宗亲赴朝见,遭拒后派镇南王脱欢率军10万南征。

经过

1284年,元军分两路进攻,占升龙后南下。

陈朝采用“坚壁清野”策略,名将陈兴道在咸子关、章阳渡等地阻击,并于次年发动反击。

元军因补给困难、疾疫流行而溃退,脱欢仅以身免。

结果:元朝失利,但迫使陈朝遣使“谢罪”,维持名义上的宗藩关系。

三、第三次征安南(1287—1288年)

背景:忽必烈不满安南反复,集结水陆大军再度征讨。

经过

元军分三路进攻,由乌马儿率领,陆路由脱欢指挥。

1288年,陈兴道在白藤江设伏,利用木桩阵大破元军水师,俘虏乌马儿。

陆路元军因粮道被断,被迫撤退。

结果:元朝彻底失败,忽必烈死后不再用兵;安南虽胜利,仍遣使入贡以避免报复。

深层分析

1. 军事因素:元军依赖骑兵,在安南水网密林地形中难以发挥优势;安南军熟悉环境,善用游击战。

2. 后勤问题:元军补给线漫长,热带疾病导致非战斗减员严重。

3. 政治博弈:陈朝一面抵抗,一面维持对元朝的表面臣服,体现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4. 后续影响:安南的胜利强化了民族意识,为后世抗明、抗法斗争提供精神范式;元朝转向海上扩张(如征爪哇)。

元军三征安南是古代东亚“朝贡体系”下武力威慑与地方自治矛盾的典型案例,亦反映了农耕文明对游牧帝国的有效反制。

文章标签:

上一篇:刘锜顺昌破敌记 | 下一篇:嘉靖崇道疏于朝政

元朝文字狱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元朝元朝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文学思想管控虽不及明清严苛,但仍存在文字狱现象,并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基于史实的

元朝文人虞集生平传

元朝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祖籍四川仁寿,生于湖南衡阳,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位列“元诗四大家”之一,是元代中期文坛

伯颜掌权风云人物传

元朝伯颜

元朝权臣伯颜(Bayan,约1236—1295年)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至元成宗初年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作为蒙古伯牙吾台氏贵族,他以军事才能起家,逐步掌控朝

元朝文人雅士风采录

元朝元朝

元朝文人雅士的风采体现在政治、文学、艺术、学术等多方面,既受蒙古统治者的政策影响,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与创新。以下从人物、作品、社会背景等

元朝文字狱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元朝元朝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文学思想管控虽不及明清严苛,但仍存在文字狱现象,并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基于史实的

元朝文人雅士风采录

元朝元朝

元朝文人雅士的风采体现在政治、文学、艺术、学术等多方面,既受蒙古统治者的政策影响,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与创新。以下从人物、作品、社会背景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