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文人虞集生平传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8-15 | 阅读:685次历史人物 ► 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祖籍四川仁寿,生于湖南衡阳,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位列“元诗四大家”之一,是元代中期文坛人物。其生平与学术成就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家世与早年经历
虞集出身儒学世家,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抗金名相。宋亡后,其父虞汲携家迁居江西崇仁。虞集自幼受家学熏陶,师从理学家吴澄,研习程朱理学与经史之学。大德初年(1297)因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开启仕途。
二、仕宦生涯与政治贡献
1. 中央任职:历任国子助教、博士,延祐年间升集贤修撰。泰定帝时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参与纂修《经世大典》。
2. 典章制度:精通礼制,主持制定元代科举考试规程,推动程朱理学成为科举标准。
3. 地方治理:至顺年间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建言朝廷减轻江南赋税,缓解社会矛盾。
三、文学与学术成就
1. 诗文创作:
- 诗歌以典雅沉着著称,代表作《挽文丞相》悼念文天祥,暗寓故国之思。
- 散文承唐宋古文传统,《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墓志铭》等文被推为元代碑传典范。
2. 史学贡献:
- 总纂《元经世大典》880卷(已佚),保存大量元代典章史料。
- 参与修《元实录》,奠定后世《元史》编纂基础。
3. 学术思想:
- 主张"理气合一",调和朱陆之学,注重经世致用。
- 编订《杜律注》,开创杜甫律诗注释新体例。
四、晚年与历史评价
晚年因朝廷党争辞官归隐,卒谥"文靖"。其学问渊博,门生遍及朝野,弟子欧阳玄称其"学问文章,当代师表"。明初宋濂评:"元文章之盛,首推虞集。"《道园学古录》50卷为其代表作,清编《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12种。
虞集在元代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首次系统整理元代典章制度;二是确立理学在官方学术的主导地位;三是开创元中期"盛世之音"的文学风格。其《题秋山行旅图》等题画诗,实现了文人画与诗歌的深度融合,对后世艺术批评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十国名臣之路闽国柳开故事 | 下一篇:苏轼:文墨书韵留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