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苏逢吉贪婪乱朝政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6 | 阅读:5828次
历史人物 ► 郭威

苏逢吉是五代后汉隐帝时期的权臣,其贪婪暴虐与乱政行为在《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对后汉政权的速亡负有直接责任。以下是其具体史实及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苏逢吉贪婪乱朝政

一、贪腐敛财的恶性

1. 强占民财

《旧五代史·苏逢吉传》载其"贪黩无厌",借权力强夺民田宅。如宰相李崧被害后,苏逢吉将李崧洛阳宅第、田产全部据为己有,仅土地就达数十顷,甚至连李崧家的藏书也强占不还。

2. 卖官鬻爵

枢密使期间公开索贿,地方官赴任需缴纳"光谢钱",数额常达千缗。史载"求仕者非馈遗无由得进",导致官员选拔体系崩溃,地方多为贪暴之徒。

3. 枉法征税

为敛财创设"省陌钱"制度,规定官府征税时每贯钱(1000文)只收700文,却要求民间缴纳时按850文计算,从中盘剥差价中饱私囊。

二、乱政误国的举措

1. 司法残暴

制定严酷律法,要求州县凡遇盗贼即灭其全族,导致地方官滥杀无辜。汴州一次捕盗竟株连平民众数百家,引发大规模民怨。

2. 排挤异己

构陷宰相杨邠、史弘肇等重臣,导致后汉中枢失去制衡。950年更伪造诏书杀害杨邠、史弘肇和王章,使朝廷陷入瘫痪。

3. 军事误判

郭威起兵反叛时,错误判断形势,未及时调集禁军防御。隐帝亲征时又无实质战略,最终导致汴梁失守。

三、历史背景与影响

苏逢吉的乱政是五代武人政治的典型产物。其行为加速了后汉政权崩溃:950年郭威攻入汴梁,苏逢吉被迫自尽,后汉仅存四年即亡。宋代史家欧阳修评价:"逢吉乘乱世窃位,以苛刻为能,卒贻汉室祸。"其案例也促使宋朝建立后强化文官监察制度,抑制权臣贪腐。

值得注意的是,《资治通鉴》记载苏逢吉晚年曾忏悔:"吾行事多谬,今日之下,诚无面目见先帝。"但为时已晚。其命运反映了五代政权更迭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规律,暴虐统治终致速亡。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公主武则天传奇一生 | 下一篇:北宋商人张择端

王峻阻郭威立嗣

五代十国郭威

王峻阻郭威立嗣是五代十国后期后周政权内部的一场重要政治斗争,主要涉及枢密使王峻与后周太祖郭威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矛盾。以下根据史实对此事件进行

边镐失楚丧南唐威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是南唐后期的重要将领,其失利对南唐国势的衰落产生了直接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边镐的军事地位与背景边镐在南唐元宗李璟时期崭露头

李嗣源政变登后唐位

五代十国李嗣源

李嗣源政变登后唐位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政权更迭的关键事件。李嗣源(867年-933年),沙陀族人,原名邈佶烈,被后唐太祖李克用收为养子后改名,是后唐第

杜重威降契丹丧国

五代十国刘知远

杜重威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将领,其投降契丹(辽朝)的行为直接加速了后晋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叛降案例。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王峻阻郭威立嗣

五代十国郭威

王峻阻郭威立嗣是五代十国后期后周政权内部的一场重要政治斗争,主要涉及枢密使王峻与后周太祖郭威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矛盾。以下根据史实对此事件进行

五代时期的军事制度改革与军事行动

五代十国郭威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军事制度与军事行动呈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征,既有唐末藩镇体制的延续,也为宋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