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和珅权谋心计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11 | 阅读:3611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1750—1799)是乾隆朝后期的权臣,其权谋心计在历史上极具典型性。他的政治手腕复杂,既依托乾隆帝的宠信,又通过系统性贪腐构筑权力网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和珅权谋心计

1. 精准揣摩上意,巩固君宠

- 投其所好:乾隆晚年喜好奢华、文学与宗教,和珅不仅主导内务府操办盛大典礼,还精研藏传佛教典籍,协助乾隆处理与喇嘛教事务,甚至模仿乾隆笔迹代写诗文。

- 信息垄断:他控制奏折呈递渠道,过滤对己不利的奏章,且常以"留中不发"(扣压文件)方式操纵决策,使乾隆依赖其信息汇总。

2. 构建利益集团,朋党为翼

- 科举网络:担任吏部尚书期间,通过操纵官员铨选安插亲信,如门生吴省钦吴省兰兄弟把持科场。

- 商业垄断:以"议罪银"制度(官员交钱抵罪)敛财的同时,经营当铺、粮店、车马行等产业,形成官商一体链条。据《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其商业资产占比超总财富三成。

3. 打击异己的权术手段

- 连环构陷:对军机大臣阿桂,先利用甘肃冒赈案牵连其门生,再通过密折暗示阿桂驭下不严;对御史钱沣,则在其调查山东亏空时设计毒杀(史学界存疑)。

- 平衡制约:培植福长安等次要政敌,制造派系斗争假象,使乾隆认为朝局"互为牵制"而安心。

4. 经济层面的系统性贪腐

- 制度性腐败:创设"崇文门税关"等机构,以"进贡"名义层层盘剥,地方官员需通过其管家刘全行贿才能觐见皇帝。

- 资产隐匿:财产形式多样,除现银外还包括地产(含热河避暑山庄周边土地)、珠宝(西洋钟表1100余件)、文物(藏书6万余册),部分通过白莲教起义期间收购的贬值地产洗白。

5. 权力崩溃的必然性

- 嘉庆的隐忍策略:乾隆退位后,嘉庆帝表面尊和珅为"辅政大臣",实则记录其干政证据,如擅自修改太上皇谕旨的行为。

- 清算的迅捷:乾隆驾崩后15日内,嘉庆即以"二十条大罪"将其革职查办,其中"藏匿吉庆的机密奏折"等罪名直指其信息垄断之害。

和珅的权谋本质是封建专制下监督失效的产物。其家族钮祜禄氏虽为八旗大姓,但本人属落魄旗人,发迹后急于弥补阶级落差的心态,与乾隆后期吏治松弛的历史环境结合,最终造就了这场"中式权力病"的经典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时珍著本草纲 | 下一篇:河亶甲征夷稳政局

地方割据势力崛起

清朝成德

地方割据势力崛起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现象,通常发生在中央政权衰微、社会动荡或王朝更替时期。以下是其典型表现、成因及历史案例的深入分析: 一、

李鸿章:洋务运动的推动者

清朝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核心推动者之一,作为淮军领袖和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他在19世纪下半叶主导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近代化改革,对中国的军事、经

捻军起义席卷中原

清朝张乐行

捻军起义是19世纪中叶中国北方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与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遥相呼应,对清王朝统治形成巨大冲击。起义从1851年持续至1868年,活动范围涵盖

光绪新政的现代化改革及其影响

清朝光绪

光绪新政(1898年)是清朝末年由光绪帝主导、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的一场激进改革运动,旨在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变革挽救

和珅跌倒嘉庆饱

清朝和珅

“和珅跌倒,嘉庆饱”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形象地概括了清代嘉庆帝查抄权臣和珅家产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既是乾隆朝后期贪腐问题的集中爆发,也

和珅贪腐终倒台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是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其贪腐行为与最终倒台的过程,折射出清代中后期官僚体系的腐败与皇权斗争的残酷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