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创立理学体系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24 | 阅读:4455次历史人物 ► 朱熹
朱熹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北宋程颢、程颐的“二程理学”,构建了完备的理学体系,后被称为“程朱理学”,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朱熹的理学体系以“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为核心,对东亚思想史影响深远。
1. 理气论:宇宙与万物的本源
朱熹提出“理”是宇宙的最高本体,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法则,具有永恒性与普遍性;“气”则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理在气先”,理无形无象,必须通过气才能显现。他强调“理一分殊”,即统一的理在不同事物中表现为不同的具体规律(如君臣、父子各有其理)。
2. 心性论:人性与道德的基础
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源于天理,纯善)和“气质之性”(受气禀影响,有善有恶)。人需要通过修养克服气质的偏蔽,恢复本然的善性。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以道德理性克制私欲,但这一观点后来被极端化,成为礼教束缚的工具。
3. 格物致知:认知与实践的方法
朱熹认为“格物”是通过探究事物之理来贯通天理,“致知”是达到对终极真理的领悟。他强调循序渐进的学习,主张“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贯通”。这一方法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核心范式,但也因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受到批评。
朱熹的学说虽以儒家经典为框架,但吸收了佛道的思辨方法。他编纂《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提升为儒家核心典籍,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权威教材。明代王阳明的心学虽批判朱熹“理气二分”的局限,但程朱理学仍长期占据主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晚年卷入政治斗争,其学说曾被南宋朝廷禁为“伪学”(庆元),但死后平反并逐渐被正统化。他的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还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的儒学发展。
文章标签:理学体系
上一篇:孙方谏抗辽归汉 | 下一篇:元朝天文学家建观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