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刘隐兄弟据岭南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5 | 阅读:1201次
历史人物 ► 资治通鉴

刘隐兄弟据岭南指的是唐末五代时期,刘隐、刘岩(后改名刘䶮)兄弟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建立南汉政权(917—971年)的历史事件。这一割据政权的形成与唐末藩镇割据、中央权威衰微的大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相关史实及扩展内容:

刘隐兄弟据岭南

1. 刘氏家族的崛起

刘隐祖籍河南上蔡,其父刘谦为唐末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获封爵位,奠定家族势力。刘谦死后,刘隐继任封州刺史,逐步掌控岭南西部。905年,唐廷任命刘隐为岭南东道节度使,其势力扩展至广州,成为岭南最具实力的藩镇。

2. 南汉的建立与扩张

刘隐去世后,其弟刘岩(后改名刘䶮)继位。917年,刘岩趁中原战乱之机,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称“汉”,史称南汉。南汉疆域涵盖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定都兴王府(广州)。刘岩仿中原制度设官分职,并开科取士,笼络士人。

3. 经济与文化发展

南汉依托岭南港口优势,发展海上贸易,广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与东南亚、波斯、阿拉伯等地通商。统治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如广州的光孝寺即为南汉时期扩建。此外,南汉重视冶铸业,今存南汉钱币“乾亨重宝”是研究五代经济的重要实物。

4. 统治特点与衰亡

南汉后期君主骄奢淫逸,尤以末代皇帝刘鋹为甚,宠信宦官,赋役繁重。971年,北宋将领潘美率军南下,刘鋹投降,南汉灭亡。岭南自此纳入宋朝版图,结束了长达55年的割据。

延伸知识

南汉政权是“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其存在反映了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脱离中央的趋势。

刘䶮为巩固统治,曾效仿中原王朝采用“土断”政策,清查户口以增加赋税。

南汉宫廷多任用宦官,据《资治通鉴》载,刘鋹时期宦官人数高达两万余,为历史罕见。

南汉灭亡后,北宋为稳定岭南,保留部分地方自治政策,如沿用南汉时期的“溪洞”制度管理少数民族。

南汉的历史既展现了岭南地区在乱世中的发展韧性,也揭示了割据政权的局限性。其与中原的文化经济互动,为宋代以后岭南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刘晏改革漕运盐政 | 下一篇:蔡京推行茶盐变法

董昌僭越称帝

五代十国董昌

董昌僭越称帝是唐末五代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集中体现了藩镇割据下的权力膨胀与礼法秩序崩塌。以下依据史料逐条分析: 一、董昌的仕途崛起董昌(847-896)

王晏球平镇定州

五代十国李嗣源

王晏球平定定州是五代后唐时期一场重要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及王晏球个人特质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周行逢镇湖南

五代十国宋建

周行逢是五代十国时期湖南地区的重要割据军阀,其统治时期(约947—962年)正值中原王朝频繁更迭、地方势力崛起的乱世。他的政权虽未正式称帝,但实际控

郭从谦弑庄宗

五代十国李嗣源

郭从谦弑庄宗是五代十国后唐时期的一场重大宫廷政变,发生于公元926年(同光四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政权更迭。以下是基于史实的

刘隐兄弟据岭南

五代十国资治通鉴

刘隐兄弟据岭南指的是唐末五代时期,刘隐、刘岩(后改名刘䶮)兄弟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建立南汉政权(917—971年)的历史事件。这一割据政权的形成与

隋军大败契丹部

隋朝资治通鉴

隋军大败契丹部是隋朝与北方契丹族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发生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契丹是活跃于辽河流域的游牧民族,隋朝初期与中原政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