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马融:东汉时期的学者

朝代:汉朝 | 时间:2024-04-22 | 阅读:4583次
历史人物 ► 马融

马融(约26年-约97年),字伯升,汉族河南郡项县(今河南省荥阳市项城市)人,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政治家、文学家和散文家。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经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贡献,被誉为“当世博学之士”。

马融:东汉时期的学者

马融年轻时,曾担任过京县长,后来被汉明帝任命为黄门侍郎、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等要职,并曾参与编撰《汉书》。他除了在政治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包括《帝系谱》、《七发》、《抱朴子注》、《杂说》、《格言》、《论语解》等。

马融对于儒家经学的研究非常深入,他精通《易经》、《尚书》、《礼记》等经典,对于儒家经典的考证、解释和整理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贡献。他提出了“章句备考”、“别解正误”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于古籍的系统研究,将一些错误的观点予以纠正,并对经史材料进行了严格的考证,对于当时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融在“新旧”学派之争中,积极支持“旧学”。他认为,经典应该按照旧时的传承方式来解读,并应该把握其原来的思想精神,而不是从字面上理解。他在《杂说》中曾经提出了“义理难明,道阴难测,故树神明以是别之,设神坛以是尝之。”的观点,即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就可以以神秘的方式加以描述,而无须拘泥于实际的事物。这一观点被后来的陈寿批评为迷信,但在当时却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马融同时也非常关注社会的民生问题。他在《杂说》中写道:“百姓贫者多,民失其所则怨钦、威、猛,众怒成灾,故善善者,民之所欲;恶恶者,民之所恶。”他认为国家应该重视民生,根据民众的需要来进行治理,并应该加强有关文化、医疗和教育的投资,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马融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贡献在当时非常显著,他的影响力也广泛延伸到了后来的历史学、哲学和文学等领域。他的个性独立,论述果断,思路清晰,被后人称为“当世博学之士”,其著作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标签:马融

上一篇:田骈独裁专权 | 下一篇:鲍康:庙堂之臣,忠诚耿直

汉代名将李广的战绩

汉朝李广

汉代名将李广(前184年-前119年)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虽然其一生战功卓著,但最终未能封侯,成为

汉武帝刘彻的雄图霸业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他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改革,将西汉王朝

汉代丝绸业的兴盛

汉朝张骞

汉代是中国古代丝绸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兴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桑蚕养殖技术的进步:汉代在桑树种植和养蚕技术上有了显著提升。政府推广桑树

晁错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汉朝晁错

晁错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是西汉初期中央与诸侯王矛盾激化的关键事件。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汉初分封制的隐患 刘邦建

后汉王朝的传统与创新

五代十国马融

后汉王朝的传统与创新后汉王朝(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不仅延续了前代的优良传统,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首先,在政

后汉王朝:短命的中华复兴

五代十国马融

后汉王朝:短命的中华复兴前言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立了后汉王朝,结束了前汉王朝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后汉王朝的兴起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