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 公子忧时草堂客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5-10 | 阅读:1143次历史人物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清丽婉转,以描写生活琐事见长。他的诗作中,情感真挚,深入人心,被誉为“诗圣”。他曾历任唐朝的宰相和吏部尚书,但因政治上的不幸而被贬谪多次,直到晚年才曾重回都城长安。他一生坎坷艰辛,但在他的诗作中,却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尽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公子忧时草堂客,是白居易在贬谪期间写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他以“公子”自喻,表现了自己的忧郁之情和孤寂寥落之态。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孤独与沉思。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白居易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公子忧时草堂客
少年忧国忧家贫,长大还忧风雨侵。
儒服虽闲心已苦,草堂遥有故园音。
庭前冷雨填汀草,夜卧寒灯耐续蓬。
公子头欹不胜酒,呼童拥衾不得寐。
这首诗以“少年忧国忧家贫”为开篇,表现了白居易少年时对国家兴衰和家庭贫困的忧虑。接着以“长大还忧风雨侵”一句,进一步揭示了他成年后依然忧虑国家兴亡和风雨侵袭。这样的表达,既有对社会政治的忧虑,也有对人生境遇的苦闷。
随后的两句“儒服虽闲心已苦,草堂遥有故园音”,则揭示了白居易在草堂里虽然身处闲适之地,但内心却无法摆脱家国之忧。这种内心的忧虑,彰显了白居易作为一个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末两句“庭前冷雨填汀草,夜卧寒灯耐续蓬”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白居易在草堂中的孤寂和寥落。他将自己置身于冷雨和夜灯之中,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敏感和情感。
最后两句“公子头欹不胜酒,呼童拥衾不得寐”则将白居易的独饮酒醉和无眠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他以“公子”自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虑。他无法入睡,只能独自饮酒,这种内心的苦闷更加深刻。
公子忧时草堂客这首诗以简洁而明快的艺术手法展示了白居易内心的苦闷与忧虑。通过对国家、家庭和个人处境的忧虑,以及对风雨的侵袭和自然环境的孤寂,很好地表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个诗人的孤独与沉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诗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仙”的艺术风采,成为他众多的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太宗与灭吐谷浑战争 | 下一篇:吴越国教育家钱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