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文宗编修《经世大典》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8-01 | 阅读:1276次
历史人物 ► 元文宗

元文宗编修《经世大典》是元代重要文化活动,反映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接纳与政治整合的意图。该典籍编纂于天历二年至至顺二年(1329—1331年),由奎章阁学士院主持,虞集、赵世延等学者领衔,旨在系统整理典章制度,为统治提供借鉴。

元文宗编修《经世大典》

编纂背景与动机

1. 政治需要:元文宗(图帖睦尔)通过政变即位,需强化统治合法性。仿效唐宋《会要》体例编修政书,既是彰显文治,也是对汉地官僚集团的笼络。

2. 文化政策:元代虽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但自仁宗、文宗起逐步推崇儒学,《经世大典》的编纂延续了这一趋势,试图调和蒙汉文化矛盾。

3. 文献整理:元朝积攒大量行政档案,需系统归类。该书分帝号、治典、赋典等十门,涵盖职官、赋税、军事等领域,共880卷(一说900卷),规模远超《元典章》。

内容与体例特点

分类体系:以《周礼》六官为框架,融合蒙古制度。如"军制"门收录怯薛宿卫制,"赋典"详载斡脱钱(高利贷)等特色经济政策。

史料价值:保存元代独特的行政文书格式,如"札撒"(法令)、"牌子"(户籍凭证)等原始记录,部分内容被《元史》直接采纳。

多元文化烙印:除汉文文献外,可能参用蒙古文史籍,可惜蒙古文本已佚,仅存《永乐大典》辑佚本15卷。

后续影响与散佚原因

明朝修《元史》时大量引用该书,但原书于明中叶后亡佚,推测与元代典籍保管不善及战乱有关。现存序录见于《元文类》,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等书亦存片段。其编修过程凸显奎章阁作为文化机构的作用,亦反映元代"二元政策"下制度整合的困境。梁启超评其为"元朝最完整政书",但因民族隔阂未能充分贯彻实践。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汪藻南宋四六文 | 下一篇:朱允炆靖难失踪

邓牧隐居著述

元朝元朝

邓牧(1247—1306),字牧心,号文行,又号九锁山人,南宋遗民思想家、文学家,其隐居著述的经历是宋元之际士人精神世界的典型缩影。以下是关于邓牧隐居著

元仁宗尊儒重道

元朝元仁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是元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1311—1320)推行了一系列尊儒重道的政策,试图通过汉文化巩固统治。以下是其主要举措及相

元大都正式定都

元朝元大都

元大都正式定都于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忽必烈下诏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将其确立为元朝的首都。这一决定标志着北京首次成为全国性统一王朝的政

元世祖征讨乃颜叛乱

元朝乃颜

元世祖忽必烈征讨乃颜叛乱是元朝初期一次重要的平叛战争,发生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乃颜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世袭统治辽东地区,势

元文宗编修《经世大典》

元朝元文宗

元文宗编修《经世大典》是元代重要文化活动,反映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接纳与政治整合的意图。该典籍编纂于天历二年至至顺二年(1329—1331年),由奎章阁

元文宗建奎章阁

元朝元文宗

元文宗建立奎章阁是元代文化政策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接纳与利用。奎章阁建于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其主要职能包括编纂典籍、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