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陆贽 - 经世致用的儒家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5-20 | 阅读:7386次

陆贽(1139-1193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被誉为"经世致用的儒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陆贽 - 经世致用的儒家

1. 重视经世致用。陆贽认为,儒学的最高目标是致用,即通过学习与修养,达到德行增进、政治改革的目标。他强调"学问须经世致用,不然也无甚甚用"。他批评当时的儒者过于纯粹追求"静坐"的学习方式,而忽视了应用和实践。

2. 重视制度建设。陆贽认为,实现"经世致用"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制度,比如选贤任能的科举制度、清正廉洁的官吏机制等。他曾建议改革科举制度,使其更好地选拔人才。同时他也关注民生问题,主张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改善百姓生活。

3. 兼容并蓄的思想视野。虽然陆贽是理学家,但他并不排斥其他思想,而是主张兼容并蓄。他认为,道家的"无为"思想与儒家的"有为"可以相互补充,佛教的"慈悲"与儒家的"仁"也可以融合。这种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使他的学说更富于现实意义。

4. 注重人性的完善。陆贽强调,儒家的最终目标是养成"仁者无敌"的品德修养。他认为,"仁"是人性中最高尚的品质,只有通过不断修养,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他极其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认为这是实现"经世致用"的根本。

总的来说,陆贽的思想以"经世致用"为中心,兼顾制度建设、思想开放和人性完善等多个层面。他试图以儒家学说来解决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种种问题,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现实意义。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炀帝杨广的兴亡沉浮 | 下一篇:南汉君主刘鋹的兴衰历程

韩愈古文倡儒道

唐朝韩愈

韩愈(768—824年)是唐代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关键人物,其文学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出"文以载道"的核心理念,主张古文应回归儒家经典传统,反对六

唐朝科举制度变迁分析

唐朝唐朝

唐朝科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创与制度化(高祖至太宗时期) 唐高祖武德

安禄山范阳起兵乱

唐朝安禄山

安禄山范阳起兵是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重大叛乱事件,标志着“安史之乱”的开始。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 一、叛乱背景1. 政

王昌龄诗家夫子

唐朝王昌

王昌龄被誉为“诗家夫子”,这一称号源于他高超的诗歌造诣以及对后世诗人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称号的内涵与依据:1. 诗歌成就的开创性 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