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秦代货币制度:半两钱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8-01 | 阅读:1205次
历史人物 ► 秦始皇

秦代货币制度的核心是“半两钱”的推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货币统一的重要标志。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制度特点及历史背景:

秦代货币制度:半两钱

1. 统一货币的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各国货币形态各异,如齐国的刀币、楚国的蚁鼻钱、三晋的布币等,交易极其不便。为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流通,公元前221年秦朝颁布“币制统一令”,废除六国旧币,以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为法定货币。

2. 半两钱的形制与规格

- 名称由来:半两钱重12铢(约8克),铭文“半两”表示其重量,体现“以重为名”的货币思想。秦制24铢为一两,故称半两。

- 形制特征:圆形方孔,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一设计被后世沿用两千余年。

- 材质工艺:多为青铜铸造,后期因私铸泛滥,实际重量逐渐不足标重。

3. 货币制度的管理

- 中央垄断铸造权:由朝廷专设机构“上林三官”(一说为“锺官”“辨铜”“均输”)负责铸币,严禁地方和民间私铸。

- 法律保障:《秦律·金布律》规定“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要求新旧钱混合流通,违者处罚。

4. 经济与政治意义

- 促进商业:统一货币消除了跨区域贸易障碍,推动全国市场形成。

- 巩固统治:货币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集权体系。

5. 后续影响与问题

- 秦末战乱导致私铸猖獗,半两钱严重减重,出现“榆荚钱”(轻小如榆树荚)。汉初延续半两钱名,但实际重量屡次调整,直至汉武帝改铸五铢钱。

- 半两钱的方孔圆形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模板,影响东亚货币体系。

秦代半两钱制度的实施,不仅奠定了中国货币统一的基础,更反映了古代政权通过经济手段强化国家控制的历史逻辑。其设计理念与管理制度对后世货币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 下一篇:蔡伦改进造纸术流芳

赵高专权与指鹿为马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年著名的权臣,其专权与“指鹿为马”的典故深刻反映了秦二世时期政治腐败与权力异化的历史悲剧。 一、赵高专权的背景与手段 1. 政治崛起:

秦代万里长城修筑考

秦朝秦朝

秦代万里长城的修筑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重大成就,也是秦始皇统一后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考述:1. 历史背景 秦灭六国后

秦陵兵马俑的未解之谜

秦朝秦始皇陵

秦陵兵马俑作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自1974年发现至今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团涉及军事、文化、工艺等多个领域,以下是目前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背

秦朝对岭南的征服

秦朝秦朝

秦朝对岭南的征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拓展疆域的重要军事行动,其过程与影响对中国南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史实与分析

秦代货币制度:半两钱

秦朝秦始皇

秦代货币制度的核心是“半两钱”的推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货币统一的重要标志。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制度特点及历史背景: 1. 统一货币的背景

统一度量衡过程

秦朝秦始皇

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为加强集权、促进经济文化整合而实施的重要政策,其核心过程以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1年后)的标准化改革最具代表性。以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