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陶朱公:元代道教高僧和文化名人

朝代:元朝 | 时间:2024-04-22 | 阅读:5600次
历史人物 ► 王安石

陶朱公,即陶弘景,元代道教高僧和文化名人,生卒年不详。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晋安县,原名陶嵘,先后拜嵩岳少林寺僧人及黄山天柱洞道士为师,精通道家方术,自创全真派,被人尊称为“轩辕门下”。

陶朱公:元代道教高僧和文化名人

陶朱公游历至江南,曾拜访嘉兴吴山天师并结交了许多文化名人,包括浙江省临海县人李全和、萧禹和、宋慈王之涣王安石之弟王安民等人。陶朱公还曾跟随吴山天师到东吴(今南京市)与明国宾交往。

陶朱公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他崇尚唐宋诗词,尤为喜爱杜甫诗风,自己也留有不少诗篇,如《闲居秋思》、《夜行舟中闻弹琴,多影何曾像蔡京》等。他还撰有《道南山五朝碑》、《马神诞祭文》等文章,在道教、佛教、文化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陶朱公非常注重艺术修养,他善长音律,精于琴棋书画,曾经绘制了五色的七星图和太极图,七十二福星图,此外,他还布置了一种“太极迎客法”,后来被传承开发。

陶朱公对于道教的崇拜非常深厚,他曾建造了数个道观,其中以位于嵊州福鼎山的“福鼎观”最为著名,专门供奉王母娘娘和真武大帝。据说,陶朱公还在道观中设置了一座八卦炉,将炼制丹药的技术高度地发扬光大。

陶朱公有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在山林中修行、研究文学、练习武艺、炼药养生,被尊称为“道翁”。他对于道家的体会颇为深刻,经常以“天地之间,万物一体”、“规矩自然,心无我我无心”等话语,表达自己对于自然、道德、心态的理解。

陶朱公的思想和文化影响非常广泛,他不仅是元代至明代的著名道教,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提倡“格物致知”,注重文化教育,对于中外知识、思想的交流也持积极态度,为中国文化多元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文章标签:陶朱公

上一篇:韩世忠守崖山 | 下一篇:明朝官僚制度

元朝皇帝制度及权力运作

元朝元朝

元朝皇帝制度及权力运作是蒙古帝国传统与中原王朝体制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二元特征。以下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一、皇权来源与合法性建构1. 汗国传统与

阿老瓦丁造回回炮

元朝阿老瓦丁

阿老瓦丁(亦译作“阿拉丁”)是元代著名的回回炮(即投石机)设计制造专家,原籍波斯(今伊朗),与另一位回回工匠亦思马因共同被元世祖忽必烈征召至

铁木真后人忽必烈的崛起之路

元朝铁木真

铁木真后人忽必烈的崛起之路是一个充满战略智慧和历史机遇的过程。以下是其崛起的关键节点与背景分析: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忽必烈(1215—1294)是成吉思

元朝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研究

元朝元朝

元朝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研究元朝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成功的典型案例,其建立过程涉及蒙古高原的政治整合、军事扩张、制度创新及文化融合等多

王安石变法革新

宋朝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1069—1085年)由宰相王安石主导的一场综合性改革运动,旨在解决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其核心思想是“富国强兵”,通过

汴河水系的治理工程

宋朝王安石

汴河水系的治理工程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是以汴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为轴线,通过多项工程措施解决漕运、防洪和灌溉问题。以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