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戴逵破琴绝交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17 | 阅读:7970次
历史人物 ► 司马晞

戴逵破琴绝交,典出《晋书·隐逸传》,记载了东晋名士戴逵(字安道)因不愿屈从权贵而毁琴明志的典故。此事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崇尚气节、抗拒政治胁迫的风骨,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

戴逵破琴绝交

史实背景与事件经过

1. 戴逵的声望与才华:戴逵为东晋著名隐士、艺术家,精通音乐、绘画与雕塑。《晋书》载其“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其琴艺尤为世人所重,甚至被权贵王绥(王导之孙)以“戴安道琴”称为雅物。

2. 武陵王司马晞的胁迫:司马晞任太宰时,闻戴逵琴技超群,强行征召其入府演奏。戴逵深恶权贵以势压人,当众摔碎琴器,直言:“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世说新语·雅量》刘孝标注引)明确拒绝成为权贵娱乐工具。

延伸解读

思想根源:戴逵的行为秉承老庄“自然无为”及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念。其《放达为非道论》主张“形神俱超”,反对虚伪礼教,与毁琴之举一脉相承。

社会影响:此事成为东晋士林标榜清高的象征。谢安评其“风量清峻”,后世文人常以“破琴”喻士人气节,如苏轼《放鹤亭记》暗引此典。

艺术史意义:戴逵创“密体”山水画法,其“善铸佛像”记载见于《历代名画记》,毁琴事件亦反映艺术家对独立人格的坚守。

争议与补充

有学者考据《晋书》与《世说新语》差异,指出司马晞征召时间或在戴逵晚年(约公元373年后),而“破琴”细节可能经过文学加工。然核心情节的历史真实性为多数史料所印证。

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操守的彰显,更映射了魏晋门阀政治下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复杂博弈。戴逵以艺术为生命,却宁毁珍器亦不屈从,其精神对后世文人抗争强权具有深远启示。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瑜火烧赤壁破曹操 | 下一篇:梁武帝萧衍:佛教信徒,政治领导者

寒门士人的晋升之路

晋朝庾亮

寒门士人的晋升之路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但其重要性贯穿了从秦汉至明清的官僚体系演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系统分析:1. 秦汉时期的军

戴逵破琴绝交

晋朝司马晞

戴逵破琴绝交,典出《晋书·隐逸传》,记载了东晋名士戴逵(字安道)因不愿屈从权贵而毁琴明志的典故。此事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崇尚气节、抗拒政治胁迫的

东晋门生故吏关系

晋朝桓温

东晋时期的门生故吏关系是士族社会权力网络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刻影响了政治格局与社会结构。以下从历史背景、政治功能、社会影响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一

晋朝官学与私学教育

晋朝王叔和

晋朝官学与私学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门阀政治与学术思想变迁的缩影。一、官学体系的构建与局限 1. 中央官学: 西晋初年沿袭曹魏太学制度

戴逵破琴绝交

晋朝司马晞

戴逵破琴绝交,典出《晋书·隐逸传》,记载了东晋名士戴逵(字安道)因不愿屈从权贵而毁琴明志的典故。此事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崇尚气节、抗拒政治胁迫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