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陆羽茶经传世录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05 | 阅读:7198次
历史人物 ► 陆羽

陆羽茶经传世录》是一部聚焦唐代“茶圣”陆羽及其著作《茶经》的文献研究专题,其核心在于考辨《茶经》的版本流变、内容体系及历史影响。以下结合史料与茶学研究成果展开分析:

陆羽茶经传世录

1. 陆羽与《茶经》的史学定位

陆羽(733-804)所著《茶经》三卷十节,是现存最早的系统性茶学专著,成书于唐肃宗至德宗年间(约758-780年)。《新唐书·艺文志》将其归入“农家类”,但内容涵盖植物学、制茶工艺、品鉴标准及茶道思想,开创了“煎茶法”理论体系。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其“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

2. 传世版本考据

现存早期版本包括: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百川学海》刻本(现存最古足本)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程福生竹素园刻本(增补插图)

清代《四库全书》本(据《永乐大典》辑校)

敦煌遗书S.5779号残卷可能与《茶经·五之煮》有关联,但学界尚存争议。

3. 内容体系解构

《茶经》结构严谨:

上卷三节详述茶源(地理分布)、制具(采茶工具)、造法(加工工艺);

中卷专论煮茶二十四器,系统规范茶器形制与材质;

下卷阐发煮饮技法(“五之煮”)、品饮范式(“六之饮”)及茶史文献(“七之事”)。

4. 域外传播与影响

9世纪随遣唐使传入日本,形成京都高山寺藏抄本(12世纪);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实录》记载世宗年间(15世纪)以《茶经》为官焙制茶标准。1735年耶稣会士殷弘绪将节译本寄往欧洲,影响法国皇家植物园茶学研究。

5. 当代研究新证

2015年浙江湖州发现的唐代窑址出土青瓷茶具,与《茶经·四之器》记载的“越州上”釉色特征吻合;分子考古学证实陕西法门寺地宫银茶碾的鎏金纹饰符合陆羽“方正砥平”的碾茶要求。

6. 茶道思想延伸

陆羽提出“茶性俭”的哲学观,将饮茶从物质层面提升至“精行俭德”的精神修养,宋代徽宗《大观茶论》、明代朱权《茶谱》均承袭此脉络。日本千利休“和敬清寂”茶道理念亦可见《茶经》“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影响。

文章标签:茶经

上一篇:贺若弼伐陈名将 | 下一篇:后周太祖郭威改革

狄仁杰断案传奇

唐朝狄仁杰

《狄仁杰断案传奇》是围绕唐代名臣狄仁杰(630—700年)的文学创作与历史事迹融合的经典题材,其核心基于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大理寺丞、御史大夫等职

陆羽茶经传世录

唐朝陆羽

《陆羽茶经传世录》是一部聚焦唐代“茶圣”陆羽及其著作《茶经》的文献研究专题,其核心在于考辨《茶经》的版本流变、内容体系及历史影响。以下结合史

刘禹锡诗豪风云

唐朝刘禹锡

刘禹锡被后世誉为“诗豪”,其诗风豪迈雄健、意蕴深远,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在唐代中晚期诗坛独树一帜。这一称号的由来及其诗歌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

唐朝的榷酒制度

唐朝唐朝

唐朝的榷酒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酒类实行全面专卖的重要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与实施过程反映了唐代经济管理的特点。以下从背景、措施、演变及影响等

陆羽茶经传世录

唐朝陆羽

《陆羽茶经传世录》是一部聚焦唐代“茶圣”陆羽及其著作《茶经》的文献研究专题,其核心在于考辨《茶经》的版本流变、内容体系及历史影响。以下结合史

陆羽茶经传后世

唐朝陆羽

陆羽(733—804年),唐代著名茶学家,被尊为“茶圣”,其所著《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茶学专著,对后世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以下是关于《茶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