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申侯引犬戎破镐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05 | 阅读:1633次
历史人物 ► 申侯

申侯引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终结和东周时代的开启。以下是基于史料《竹书纪年》《史记》等记载的详细分析:

申侯引犬戎破镐

背景与起因

1. 周幽王统治危机:幽王宠幸褒姒,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其子宜臼(原太子),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触怒了申后的父亲——申国国君申侯。

2. 政治矛盾激化:申侯作为姜姓诸侯,与周王室长期联姻,被废的宜臼逃奔申国寻求庇护。幽王发兵讨伐申国,迫使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反击。

事件经过

1. 联军进攻镐京:犬戎为游牧部族,战斗力强悍。申侯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幽王仓促点燃烽火求援,但诸侯因“烽火戏诸侯”失信未至。

2. 幽王之死:幽王与伯服战败逃亡至骊山脚下被犬戎追杀,西周国库珍宝(包括象征王权的“九鼎”)遭劫掠,镐京焚毁。

后续影响

1. 平王东迁:幽王死后,申侯等诸侯拥立宜臼为周平王。为避免犬戎威胁,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2. 周王室衰落:东周后天子权威丧失,进入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代。《左传》称“周公二王并立”,指虢国另立幽王之弟余臣为携王,直至平王二十一年(前750年)晋文侯灭携王。

3. 犬戎问题延续:戎狄势力深入关中,秦襄公因护驾平王获封诸侯,成为秦国崛起的契机。

深层原因

分封制弊端:诸侯权力扩大削弱了周王控制力。

经济因素:西周晚期自然灾害频发(如“岐山崩”),加剧社会动荡。

军事失误:幽王未及时整顿“六师”军队,镐京防御空虚。

考古佐证

陕西岐山、西安斗门镇等地发现的西周晚期墓葬及青铜器铭文(如《申鼎》)均提到“戎祸”,印证了史料记载。清华简《系年》也记载了申侯与周室的矛盾。

文章标签:犬戎

上一篇:商代祭祀文化与甲骨占卜 | 下一篇:子产治郑的法律改革

周代车战的战术特点

西周随州

周代车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战车为核心作战方式的典型代表,其战术特点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军事制度及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以下是其主要特征及背景

周共王削弱诸侯

西周井田制

周共王(西周第八位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前922—前900年)削弱诸侯的举措是西周中后期王室权力衰微背景下的一次重要政治尝试。这一时期的统治面临诸侯坐大

申侯引犬戎破镐

西周申侯

申侯引犬戎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终结和东周时代的开启。以下是基于史料《竹书纪年》《史记》等记

膳夫克铸鼎纪事

西周申伯

“膳夫克铸鼎纪事”所指的器物应为西周晚期的“膳夫克鼎”,即大克鼎,是目前中国青铜器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的铭文和铸造背景具

申侯引犬戎破镐

西周申侯

申侯引犬戎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终结和东周时代的开启。以下是基于史料《竹书纪年》《史记》等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

西周申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腐败案例,反映了西周晚期王权衰落与社会矛盾的激化。以下从背景、事件经过、深层原因及历史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