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甘罗十二岁拜相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05 | 阅读:9146次
历史人物 ► 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

甘罗十二岁拜相

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国名臣甘茂之孙,十二岁时以智谋助秦取得赵國十余城,被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封为上卿。上卿虽非丞相,但地位尊崇,故后世常讹传为"拜相"。

2. 历史背景

- 甘罗活跃于秦王政初期(约公元前246年前后),当时吕不韦执政,急需外交人才。甘罗说服张唐出使燕国,又独自赴赵施连环计,使秦不费兵力得城,展现超凡外交才能。

- 战国时期童子出仕并非孤例,如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但实际官职与实权需谨慎考证。

3. 疑点与争议

- 汉代《战国策》未载此事,且甘茂家族在秦的记载止于其子甘逨,甘罗世系存疑。

- "十二岁拜上卿"可能为汉代方士附会的传说,用以凸显秦始皇用人不拘一格,类似"神童政治"的叙事在秦汉常见(如东方朔十二岁通兵法)。

4. 制度考辨

秦制上卿为爵非职,位列二十等爵制之上,多授功臣宗室。甘罗获此爵位或为荣誉性质,类似后世"紫金光禄大夫",实际政务仍由丞相府掌控。

5. 文化影响

- 元代杂剧《甘罗逼宫》戏剧化其形象,明清小说进一步神化,形成"十二岁为相"的民间认知。

-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甘罗事迹或融合了多个策士的故事,反映战国"横成则秦帝"的策士文化。

附:据《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规定任官需"盈十七岁",但特殊军功或外交贡献可破例,此为甘罗传说的制度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公黑肩摄政专权 | 下一篇:尉缭助秦灭六国

秦赵渑池之会

春秋战国长平之战

秦赵渑池之会是战国后期(公元前279年)秦国与赵国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举行的一次重要外交会盟。此次会盟发生在秦国试图东扩、赵国坚守合纵抗秦的背

中山国亡于赵

春秋战国赵武

中山国亡于赵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赵国在中原北部的扩张达到巅峰。中山国作为白狄族建立的政权,在春秋战国之际曾一度强盛,但其灭亡背后

甘罗十二岁拜相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

韩非子法家大成

春秋战国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构建。以下从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实践影响等方面

甘罗十二岁拜相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

甘罗十二为上卿

秦朝甘罗

甘罗十二为上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政治天才案例,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其事迹体现了战国时期人才选拔的灵活性,但需结合史料辩证看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