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徐霞客游记经典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23 | 阅读:5738次
历史人物 ►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古代地理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经典著作,由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历经30余年实地考察撰写而成。全书约60万字,现存40余万字,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了作者游历中国19个省份的见闻,涵盖地貌、水文、民俗、动植物等多领域内容,具有极高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以下是其经典性的具体体现:

徐霞客游记经典

1. 开创性地理考察

徐霞客的系统性野外考察方法比西方近代地理学早约200年。他首次详细记录了喀斯特地貌(岩溶)的分布与特征,如桂林七星岩、云南石林等地的洞穴结构、溶蚀现象,成为世界岩溶研究的先驱。他对长江源头(金沙江)的纠正(否定《禹贡》"岷山导江"之说)及横断山脉水系的分析,奠定了中国山地地理学研究基础。

2. 科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

游记兼具科学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地理描述精确到方位、距离(如"西行三里,渡小溪"),同时以生动笔触刻画自然奇观,如黄山"云气弥漫,如泛银海",雁荡山"龙湫飞瀑,从天而降"。这种"寓科考于文学"的写作范式影响了后世郦道元《水经注》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3. 人文与社会史料价值

书中记录了明代边疆治理(如黔滇土司制度)、少数民族生活(纳西族、白族等)、经济形态(云南矿业、江南市镇),甚至涉及倭寇侵扰、奢安之乱等历史事件。其对沿途物产(普洱茶、大理石)、交通路线(湘江-漓江航道)的记载,成为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的珍贵一手资料。

4. 探险精神与方启示

徐霞客常冒生命危险考察,如用绳索垂入贵州麻叶洞、独闯腾冲火山群。他注重实证,反对臆断,提出"欲穷江河之源,必遵其源而探之"的研究理念,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的萌芽。其旅行路线设计、观测记录方式对现代田野调查仍有借鉴意义。

5. 版本流传与学术影响

原稿经战乱散佚,清初季梦良等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通行本十卷)。20世纪以来,褚绍唐、吴应寿等学者校注的《徐霞客游记校注》成为权威版本。丁文江1914年首次用现代地理学方法研究该书,确认其科学地位。2011年,《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扩展知识:徐霞客晚年"足疾不良于行"仍坚持著述,临终前嘱托季梦良整理手稿。其考察装备包括油纸伞、铁杖、笔墨及友人赠送的"静闻和尚血书《法华经》"。现代研究证实,他对腾冲地热现象的记载与世界首个地热田勘探数据高度吻合。

文章标签:游记

上一篇:元朝的驿站制度与管理 | 下一篇:朱耷八大山人画

明朝文学家唐寅的诗意人生

明朝明朝

明朝文学家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中后期极具传奇色彩的文人。他的一生交织着才华横溢与命运跌宕,诗、书

明朝科技成就及影响

明朝明朝

明朝(1368-1644年)在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科技成就既继承了宋元传统,又通过创新和对外交流推动了多领域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

海瑞刚直清官

明朝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代著名清官,以刚直不阿、清廉自律著称,被誉为“海青天”。他的生平事迹和执政理念深刻体现了中

冒辟疆与董小宛传

明朝冒辟疆

冒辟疆与董小宛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著名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故事因文学渲染与历史记载的交织而颇具传奇色彩。冒辟疆(1611—1693),名襄,字辟疆,号巢民,

徐霞客游记天下行

明朝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历时30余年游历中国各地的考察实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

徐霞客游记地理发现

明朝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历经30余年考察撰写的珍贵地理学著作,全书60余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17个省区的徒步考察成果。其地理发现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