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隋灭吐谷浑之战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8-07 | 阅读:4484次
历史人物 ► 裴矩

隋灭吐谷浑之战是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对吐谷浑发动的决定性军事行动,此役彻底瓦解了吐谷浑政权,成为隋朝经营西域的关键战役。以下是战役的详细分析:

隋灭吐谷浑之战

一、战略背景

1. 吐谷浑的威胁:吐谷浑控扼河西走廊南线,屡次拦截西域商队,威胁隋朝与西域的贸易通道。其可汗伏允多次联合突厥袭扰隋朝边境,成为西北边患。

2. 隋炀帝的雄心:为打通丝绸之路、巩固西部边防,隋炀帝采纳裴矩"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决定彻底解决吐谷浑问题。

3. 前期准备:大业四年(608年),隋朝先联合铁勒部击溃吐谷浑,迫使其退保覆袁川(今青海门源西北),为决战创造有利态势。

二、战役过程

1. 多路进兵:大业五年四月,隋军分四路出击:

- 炀帝亲率主力由临津关(今甘肃积石山)渡黄河;

- 宇文述率军出西平(今青海乐都);

- 杨义臣部由琵琶峡进军;

- 张寿部屯守雪山要道。

2. 合围战术:隋军采用"地毯式扫荡",在曼头城(今青海共和)、赤水城(今青海兴海)等地连破吐谷浑军,完成对伏允可汗的合围。

3. 决定性胜利:六月,宇文述在突伦川(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大破吐谷浑主力,伏允率残部逃项,其部众十余万降隋。

三、战后处置

1. 设郡管理:隋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四郡,实行军屯制度。

2. 移民实边:发配天下罪徒戍边,并迁移内地农户至河湟地区屯田,《隋书》记载"置戍卒五万余人,垦田五千余顷"。

3. 交通建设:修筑从临羌城(今青海湟源)至祁连山的驰道,建立烽燧系统保障丝路畅通。

四、历史影响

1. 西域经略:此战后隋朝完全控制河南道(青海境内黄河以南),为后续经营西域奠定基础。大业六年(610年),西域二十七国遣使朝贡。

2. 军事技术:隋军首次在高原作战中系统运用骑兵与步兵协同战术,其远程补给能力("转输巨亿")体现隋朝强大的后勤组织力。

3. 后续发展唐朝贞观九年(635年)李靖灭吐谷浑之战,实际是对此战未竟事业的最终完结。

此役展现了隋朝鼎盛时期的军事能力,但过度消耗国力也埋下隐患。征吐谷浑后仅三年,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即发动首次征高句丽之战,加速了帝国统治危机的爆发。考古发现如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出土的隋朝钱币、铠甲残片,印证了隋军在此地区的活动痕迹。

文章标签:

上一篇:沈攸之反萧道成 | 下一篇:安西都护府设立

杜伏威江淮豪杰

隋朝杜伏威

杜伏威是隋末唐初江淮地区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其活动对隋朝统治的瓦解和唐朝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依据史料对其生平及历史作用进行梳理:一、出身

隋灭吐谷浑之战

隋朝裴矩

隋灭吐谷浑之战是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对吐谷浑发动的决定性军事行动,此役彻底瓦解了吐谷浑政权,成为隋朝经营西域的关键战役。以下是战役的详

宇文恺建大兴城

隋朝宇文恺

宇文恺是隋朝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他在隋文帝杨坚的任命下主持设计并建造了隋朝的新都城——大兴城(即后来的唐长安城)。大兴城的建设始于

隋朝创立科举制

隋朝杨坚

隋朝创立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587年)下诏分科取士,标志着科举制的雏形诞生;隋炀帝大业

隋灭吐谷浑之战

隋朝裴矩

隋灭吐谷浑之战是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对吐谷浑发动的决定性军事行动,此役彻底瓦解了吐谷浑政权,成为隋朝经营西域的关键战役。以下是战役的详

周法尚镇抚岭南

隋朝裴矩

周法尚镇抚岭南是隋朝统一南方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周法尚(556年—614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人,隋朝名将。他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奉命平定岭南,对巩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