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左宗棠收复新疆记略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18 | 阅读:8003次
历史人物 ► 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是清朝在19世纪后期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进行的关键战役,背景、过程和影响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记略

背景

19世纪中叶,新疆地区局势动荡。1864年,新疆爆发大规模反清起义,各地割据势力纷起。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趁机入侵,于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占据南疆和部分北疆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以“保护边境”为名,于1871年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清政府在两次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国力衰退,西北防务空虚,新疆面临分裂危机。

清廷的争议与决策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引发“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集中资源加强海防;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最终,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军事准备与策略

左宗棠采取“缓进急战”策略,强调后勤保障:

1. 筹饷与后勤:通过朝廷拨款、地方协饷及自筹资金,筹集军费;在兰州建立兵工厂,改良武器装备;组织民夫和骆驼队运输粮草,沿途设粮站。

2. 整编军队:以湘军、淮军和豫军为主力,招募当地回民武装,总兵力约6万。注重纪律,提出“剿抚兼施”,对投降者宽大处理。

3. 战术部署:先北后南,先弱后强。1876年攻克乌鲁木齐,收复北疆;1877年挺进南疆,阿古柏暴毙(一说自杀或毒杀),清军连克吐鲁番、库车、喀什等地。至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全境收复。

伊犁交涉

沙俄拒绝归还伊犁,清廷派崇厚赴俄谈判。1879年,崇厚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割让特克斯河谷等要地。左宗棠愤而上书,清廷改派曾纪泽重新谈判,同时左宗棠在哈密陈兵施压。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签订,中国收回伊犁,但仍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并赔款500万卢布。

善后与建省

1. 屯田与治理:左宗棠推行屯田政策,驻军垦荒,恢复经济;减轻赋税,安抚各族民众。

2. 设立行省:1884年,清廷采纳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省刘锦棠为首任巡抚,强化中央管辖。

历史意义

1. 领土完整:避免了新疆分裂,奠定现代中国疆域基础。

2. 民族政策:左宗棠的“剿抚并用”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边疆稳定。

3. 战略影响:挫败英俄渗透野心,为后续西北开发创造条件。

左宗棠以“抬棺出征”的决心完成使命,其军事才能与爱国精神至今被铭记。新疆收复也警示后人:边疆安定关乎国家存亡,需兼具武力与智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明朝皇帝制度及其权力运作 | 下一篇:甘誓大战启伐扈

清朝文人袁枚的文学成就

清朝清朝

清朝文人袁枚(1716—1797)是乾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以“性灵说”为核心主张,倡导文学创作的个性解放与真情实感。他的文学成就涵盖诗歌、

清朝末期政治危机与改革运动

清朝清朝

清朝末期的政治危机与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深刻影响了国家命运。这一时期的危机与改革交织,既有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也有自

和珅贪腐案的惊天巨案

清朝和珅

和珅贪腐案是清代乾隆末期至嘉庆初年震惊朝野的巨型腐败案件,其涉案金额之巨、牵连之广、政治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反腐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以下从多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研究

清朝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1861-1894年)是中国晚清时期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改革运动,其代表人物可分为以下主要派系和人物: 一、中央推动者1. 奕訢(恭亲

崇厚卖国签约

清朝左宗棠

崇厚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外交官员,他在中俄《里瓦几亚条约》(又称《崇厚条约》)的谈判中被广泛批评为“卖国”,这一事件是19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挫折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

清朝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是晚清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背景 19世纪中叶,新疆地区因清廷内忧外患而陷入动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