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宋人岁时记辑注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8-13 | 阅读:4358次
历史人物 ► 陆游

《宋人岁时记辑注》是一部以宋代岁时风俗为主题的文献整理与注解著作,聚焦两宋时期(960—1279年)的节日习俗、季节性活动与社会生活。宋代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岁时民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融合了前代传统与新兴风尚,并通过笔记、方志、诗词等文献大量留存。以下是关于该主题的系统性分析:

宋人岁时记辑注

一、核心文献与作者背景

1. 史料来源

宋代岁时记载散见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汴京)、吴自牧《梦粱录》(临安)、周密《武林旧事》等笔记,以及《岁时广记》《荆楚岁时记》续补文本。这些文献详细记录了节庆仪式、市场交易、饮食服饰等细节。

*例:《东京梦华录·端午》载“自五月一日至端午前,市井皆卖桃、柳、葵花、蒲叶、艾草”,反映节日商品经济的活跃。*

2. 辑注学术价值

现代学者辑注此类文本时,侧重考据节日源流、名物训诂及南北风俗差异。如冬至“馄饨”与“亚岁”称谓的演变,需结合《梦粱录》与出土墓葬壁画比对,揭示饮食与祭祀的关联。

二、两宋岁时民俗特点

1. 节日商业化

汴京与临安的节庆市场高度发达:

- 元旦“关扑”(赌彩购物)合法化,商铺通宵营业;

-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显示市民阶层参与度提升。

2. 宗教与民俗融合

- 佛诞日(四月八日)演变为“浴佛会”,寺院施粥与民间游乐结合;

- 中元节道家“地官赦罪”说与佛教盂兰盆会并行,形成放河灯、祭孤魂的复合仪式。

3. 节气农事与宫廷礼仪

- 立春“打春牛”仪式由官府主导,郡守以彩鞭击土牛象征春耕开始;

- 《宋史·礼志》记载皇帝于社日亲祭先农,民间则形成“社会”(社日集会交易)。

三、日常生活与季节性活动

1. 冬夏特殊习俗

- 冬至“肥冬瘦年”谚语显示其重要性,南方吃汤圆、北方食饺子的分化已见端倪;

- 夏季“三伏”时段出现“饮冰”风俗,汴京“冰雪凉水”沿街叫卖(《武林旧事》)。

2. 文学中的岁时意象

苏轼《馈岁》诗“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反映年终馈赠礼俗;陆游“晴窗细分茶”描写清明茶事,佐证点茶技艺的普及。

四、研究方法与争议点

1. 跨学科考证

需结合考古发现(如白沙宋墓壁画中的宴饮场景)与文献互校,辨析文本记载的真实性。例如《岁时广记》所载七夕“磨喝乐”泥偶的形制,需参照福建宋墓出土实物。

2. 地域差异问题

南宋迁都后,北方寒食节“冷食”习俗在江南逐渐淡化,而龙舟竞渡因临安水网密布更趋兴盛,体现环境对民俗的塑造。

宋代岁时风俗研究不仅呈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更揭示了经济结构变革对文化实践的深层影响。辑注此类文献时,需注意版本校勘、名物制度考订及横向比较,方能还原立体化的历史图景。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江南方镇经济 | 下一篇:韩山童红巾军起

《宋代官制与文官政治》

宋朝朱熹

宋代官制与文官政治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制度设计与政治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官制结构、文官政治特点及其社会基础等方面展开分

宋人岁时记辑注

宋朝陆游

《宋人岁时记辑注》是一部以宋代岁时风俗为主题的文献整理与注解著作,聚焦两宋时期(960—1279年)的节日习俗、季节性活动与社会生活。宋代因城市经济繁

包拯铁面断奇案

宋朝包拯

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以清廉刚正、断案如神著称,民间尊称“包公”或“包青天”。史书记载与民间传说中,他

王彦八字军抗金

宋朝八字军

王彦八字军抗金是南宋初期一支重要的民间抗金武装力量,其活动对南宋抵御金军南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以下是关于这支军队的详细史实解析: 1. 王彦与八字

宋人岁时记辑注

宋朝陆游

《宋人岁时记辑注》是一部以宋代岁时风俗为主题的文献整理与注解著作,聚焦两宋时期(960—1279年)的节日习俗、季节性活动与社会生活。宋代因城市经济繁

陆游爱国诗魂

宋朝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史双璧”之一。他的诗歌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著称,贯穿了恢复中原、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