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张议潮收复河湟地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12 | 阅读:4566次
历史人物 ► 唐宣宗

张议潮收复河湟是晚唐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张议潮(799年—872年),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是归义军的创立者。他于大中二年(848年)发动起义,驱逐吐蕃势力,陆续收复河西走廊及河湟地区(今甘肃、青海一带),并最终使这一地区重新归于唐朝统治。

张议潮收复河湟地

以下是张议潮收复河湟的几个关键点:

1. 起义背景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廷调集河西、陇右精锐平叛,导致西北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据河西走廊及河湟地区,统治近百年。当地汉族及各族民众深受压迫,渴望回归唐朝。

2. 起义爆发

848年,张议潮联合当地豪族和民众,在沙州(敦煌)起义,迅速击溃吐蕃驻军,收复沙州、瓜州(今甘肃安西)。他随即派遣使者赴长安报捷,但因河西走廊尚未完全打通,使者绕道漠北,于大中五年(851年)抵达长安,唐宣宗大喜,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3. 收复河湟

851年后,张议潮继续西进,先后收复肃州、甘州、凉州等河西重镇,并向青海方向推进,恢复唐朝对河湟地区的控制。861年,归义军攻克凉州(今甘肃武威),标志着河西走廊全境光复。

4. 军事与治理

张议潮采取联合各族、分化吐蕃残余势力的策略,团结汉族、粟特人、回鹘等力量,同时恢复唐朝行政制度,重建州县、驿站。他还注重农业发展,稳定民生产秩序。

5. 历史意义

张议潮的起义和光复运动,使河西走廊重新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巩固了唐朝西陲边防。归义军的建立也为后世西北地方政权提供了模板,直至北宋初年仍保持半独立状态。

6. 后续影响

尽管归义军后期因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衰落,但张议潮的事迹成为晚唐民族抗争的典范。敦煌文献(如《张议潮变文》)和莫高窟壁画(如156窟《张议潮出行图》)均记录了他的功绩,展现了其历史地位。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晚唐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也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互动与合作。张议潮的成功既得益于其个人军事才能,也与当地民众对唐朝的认同感密不可分。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改革者苏威 | 下一篇:罗绍威诛牙兵乱

诗仙李白醉酒赋诗

唐朝李白

诗仙李白醉酒赋诗这一主题,深刻体现了唐代诗人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与超凡脱俗的创作风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与酒的渊源在历

唐代的律诗与绝句发展

唐朝白居易

唐代的律诗与绝句的发展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两者在形式、内容、艺术成就上均达到空前高度。以下从历史脉络、形式特点、代表诗人及影响等

张议潮收复河湟地

唐朝唐宣宗

张议潮收复河湟是晚唐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张议潮(799年—872年),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是归义军的创立者。他于大中二

唐朝州县制的行政体系

唐朝唐朝

唐朝州县制是承袭隋朝并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行政体系,构成了"道—州(府)—县"三级架构,其核心特点如下:1. 州级行政单位全国设300余州,分上、中、下三等

张议潮收复河湟地

唐朝唐宣宗

张议潮收复河湟是晚唐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张议潮(799年—872年),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是归义军的创立者。他于大中二

唐恭宗李钦

五代十国唐宣宗

以下是关于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恭宗李钦的1000字左右的介绍:唐恭宗李钦(820年-859年),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846年至859年。作为一位后期唐代皇帝,他面临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