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图腾崇拜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17 | 阅读:3519次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夏商时期的图腾崇拜是中国早期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祖先和神灵的敬畏与依赖。这一时期图腾崇拜的特点和表现可以从考古遗存、文献记载和后世研究中归纳如下:
1. 考古证据中的图腾痕迹
- 青铜器纹饰:商代青铜器常见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这些可能源于部族图腾。例如,商族以“玄鸟”为图腾(《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青铜器上的鸟形图案或与此相关。二里头遗址(夏文化)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则可能反映夏人对龙的崇拜。
- 玉器与陶器:良渚文化(先夏时期)的神面纹可能与图腾有关,而商代玉器中的虎、蝉等动物造型,也被认为具有图腾或巫术意义。
2. 文献中的图腾记忆
- 《山海经》保留了大量神话动物记载,如“龙身人面”“鸟首蛇身”等异兽,可能反映了早期图腾崇拜的遗存。
- 甲骨文中可见商王对“帝”和自然神(如风、雨、山、河)的祭祀,其中某些动物形象(如虎、凤)可能兼具图腾与神灵属性。
3. 部族联盟与图腾标识
- 夏商时期部落联盟普遍存在,各部族可能以不同图腾作为标识。《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少皞氏以鸟名官”,提及凤鸟氏、玄鸟氏等,暗示鸟图腾与职官制度的结合。
- 商代的“子姓”族群可能以“玄鸟”为祖先图腾,而夏人传说中的“鲧化黄龙”“禹兴于西羌”等,或与龙、熊等图腾相关。
4. 图腾崇拜的功能
- 血缘认同:图腾被视为祖先的化身或保护者,如殷商将玄鸟与始祖“契”的诞生神话关联。
- 自然崇拜:动物图腾常与自然力量结合,如商代对“社”(土地神)和“方”(四方神)的祭祀中,可能融入了图腾元素。
- 王权神化:商王通过垄断祭祀权,将图腾崇拜转化为王权合法性的象征,如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猫头鹰造型)可能与军事保护神有关。
5. 与其他文化的关联
- 夏商图腾崇拜与东北红山文化(玉龙)、山东龙山文化(兽面纹)存在交流迹象,表明图腾信仰在史前中国具有广泛基础。
- 商周之际,图腾崇拜逐渐向祖先崇拜过渡,但周人的“麟”“凤”观念仍保留图腾遗风。
夏商图腾崇拜是多元而复杂的体系,既包含原始宗教的自然属性,又为后来的礼制与神话体系奠定了基础。其影响延续至后世,成为中华文化中“龙”“凤”等符号的源头之一。
文章标签:图腾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