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裴松之注三国志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29 | 阅读:7564次
历史人物 ► 三国

裴松之(372—451年)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为陈寿所著《三国志》所作的注疏(即《三国志注》)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特点和史学价值:

裴松之注三国志

1. 补阙与考异的双重功能

裴注并非简单注释,而是以"补其阙漏、辨其讹误"为宗旨。据统计,裴松之引证古籍超过200种,其中90%在后世佚失,如《魏略》《英雄记》《江表传》等重要史料,均依赖裴注得以部分保存。在《武帝纪》中,他引用《曹瞒传》补充曹操早年"擎鹰逐犬"的细节;在《诸葛亮传》中引《袁子》补充"刑法严而国人悦服"的施政实况。

2. 开创性的注释体例

裴注打破传统经注模式,采用"六种注法":

补阙:增补陈寿未载史事(如华佗医案)

备异:罗列不同记载(如关羽降曹情节有《蜀记》《魏书》两说)

惩妄:指证谬误(辨正《云别传》赵云功绩夸大部分)

论辨:分析史料可信度(比较吴、魏史料对赤壁之战记载差异)

训诂:解释名物制度(如"楼船"形制考释)

人物评议(如引孙盛评诸葛恪"才高而行僻")

3. 史学方法的革新

裴松之注重史源批判,在《上三国志注表》中明确提出"窃惟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其对《魏略》"诸葛亮见孙权"记载的质疑,通过比对《吴书》行程时间证明其谬,展现严谨考据方法。注中保存的217年《魏公卿上尊号奏》、221年《吴王告天文》等原始文献,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4. 对后世的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大量采用裴注材料,南宋以降学者研究汉末制度(如九品中正制)、地域豪强(如汝南袁氏)、技术史(如马钧造指南车)均需依赖裴注。近代以来,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通过裴注所引碑铭、家传等材料,推进了士族社会研究。

5. 争议与局限

清据学家钱大昕批评裴注"嗜奇爱博,颇伤芜杂",如《明帝纪》注引《异物志》记载"火浣布"稍涉怪诞。现代研究认为,裴注所引部分材料可能存在选录失当,如《典略》对公孙瓒的记载偏向。但总体而言,裴注保存的珍贵史料远超其瑕疵,其"务在周悉"的注史理念对《后汉书注》《水经注》等产生直接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司马家族兴衰史 | 下一篇:隋朝货币经济研究

北周八柱国与隋唐奠基

南北朝李弼

北周八柱国与隋唐的奠基关系密切,是理解隋唐帝国崛起的关键政治军事基础。以下从制度沿革、权力结构和历史影响等多角度展开分析: 一、八柱国制度的渊

贾思勰《齐民要术》

南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成书于约公元533年至544年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

谢灵运山水诗仙

南北朝谢灵运

谢灵运被后世誉为“山水诗仙”,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著名的山水诗人,与陶渊明并称“陶谢”,其诗歌创作对唐代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影响深远。

裴松之注三国志

南北朝三国

裴松之(372—451年)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为陈寿所著《三国志》所作的注疏(即《三国志注》)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以下从多个角度

三国时期的战争策略与著名战役解析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战争策略与军事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魏、蜀、吴三方通过战略博弈与著名战役塑造了鼎立格局。以下结合史实分析其核心策

裴松之注三国志

南北朝三国

裴松之(372—451年)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为陈寿所著《三国志》所作的注疏(即《三国志注》)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以下从多个角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