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段秀实笏击逆臣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5 | 阅读:2191次
历史人物 ► 段秀实

段秀实笏击逆臣是唐代著名忠烈事件,发生在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期间。此事记载于《旧唐书·段秀实传》和新旧《唐书》中,展现了段秀实以死抗争的刚烈气节。以下是史实细节与延伸分析:

段秀实笏击逆臣

1. 事件背景

朱泚原为幽州节度使,因弟朱滔谋反被免职软禁长安。783年泾原军哗变攻入长安,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拥立朱泚称帝,号"秦"(后改"汉")。

段秀实时任司农卿,被叛军强行押至朱泚处。表面假意合作,暗中联络旧部试图诛杀逆贼。

2. 笏板击贼的细节

784年正月某日朝会,段秀实趁朱泚与党羽议事时,夺过同坐官员的象牙笏板(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手持的记事工具),猛击朱泚头部,大呼:"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

笏板仅击中朱泚额头,溅血染红其衣。因事起仓促,朱泚亲卫反应不及,段秀实当场被叛将韩旻、刘海宾等乱刀杀害,时年六十五岁。

3. 事件的历史意义

忠烈象征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状》中详录其生平,与颜真卿并称"颜段",成为唐代士人气节典范。

战术价值:虽然行动失败,但迫使朱泚延缓进攻奉天,为唐廷调集军队赢得时间。史载德宗闻讯痛哭,追赠太尉。

器物见证:唐代笏板长约一尺二寸(约30厘米),宽二寸六分(约6厘米),象牙材质使这一击具备实际杀伤力。

4. 延伸知识

朱泚败亡后,朝廷在段秀实遇害处(长安光宅坊)立"愍忠祠",北宋时仍存遗迹。

资治通鉴》记载细节称,段秀实曾将密信藏于蜡丸,试图联络城外唐将浑瑊,但因城门封锁失败。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将此故事改编为"段太尉笏击朱泚"的话本,强化了戏剧性描写。

此事件体现了中唐藩镇割据下忠臣的艰难处境,也反映了唐代士人"以笏为兵"的极端抗争方式。段秀实临终"吾终不以反贼污吾节"的宣言,成为后世文天祥《正气歌》中"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的典故来源。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的棉纺手工业 | 下一篇:前蜀永陵考古发现研究

怀素芭蕉练字癫

唐朝怀素

怀素(737年—799年),唐代著名书法家,以狂草著称,与张旭并称“癫张醉素”。关于“怀素芭蕉练字”的典故,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

唐代的边塞诗与战争

唐朝高适

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与唐代的边疆战争、民族关系及军事政策密切相关。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战争场面、将士生活和思乡情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

唐朝杨贵妃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是唐代宫廷史上最具戏剧性与悲剧色彩的故事之一,其历史背景、政治影响及文化意象至今被人们反复探讨。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唐

罗隐讽刺诗人传

唐朝罗隐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晚唐五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因其诗文以讽刺见长,后世称其为“讽刺诗人”,著

段秀实笏击逆臣

唐朝段秀实

段秀实笏击逆臣是唐代著名忠烈事件,发生在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期间。此事记载于《旧唐书·段秀实传》和新旧《唐书》中,展现了段秀实以死抗争的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