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养士三千的典故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11 | 阅读:647次历史人物 ► 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三千"闻名于世。他是齐威王之孙、齐宣王侄子,封于薛邑(今山东滕州),《史记·孟尝君列传》详细记载了其养士事迹。其养士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门客规模庞大且阶层复杂。三千之数虽可能为概称,但足见其规模远超同期贵族。门客包括"鸡鸣狗盗"等底层技者,也有冯谖这类策士,甚至收纳逃亡罪犯,体现"不问出处"的用人原则。《战国策》记载其"食客日以百数",每年俸禄支出达"金百镒"。
其次,形成制度化的供养体系。门客按能力分三等:上客"食有鱼出有车",中客"食有鱼",下客仅"食菜羹"。冯谖三次弹铗(剑)歌"食无鱼""出无舆""无以为家",孟尝君即逐级提升其待遇,体现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
其三,门客发挥多元作用。既有"狡兔三窟"的政治谋略(冯谖营造薛地、梁国、齐国三处退路),又有应急实用功能。秦昭王囚孟尝君时,正是靠"鸡鸣狗盗"者模仿鸡叫骗开函谷关门脱险。门客群体还兼具情报搜集、舆论造势等功能,《史记》载其"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
其四,养士行为体现战国养客之风。当时贵族竞争性养士成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等均蓄士数千。齐国临淄"稷下学宫"汇聚学者"数百千人",孟尝君养士可视作这种风气的极端表现。吕不韦门客编《吕氏春秋》、平原君"毛遂自荐"等典故皆源于此。
需注意的是,这种养士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个人政治实力——孟尝君曾先后任秦、齐、魏三国相邦;另一方面也引发统治者忌惮,最终齐湣王灭薛。《盐铁论》批评其"蓄乱臣侠客",荀子更直指"役万夫之资养游侠私剑之徒"。
补充三点背景知识:
1. 薛地经济支撑:薛城考古发现大规模冶铁遗址,其"富累万金"得益于控制东海盐铁贸易;
2. 门客著作传承:《汉书·艺文志》载"《孟尝君》七篇",当为门客所辑;
3. 后世影响: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批评"特鸡鸣狗盗之雄",颠覆传统评价。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宗法制在西周社会中的作用 | 下一篇:荆轲刺秦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