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孟获七擒终归心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1 | 阅读:6279次
历史人物 ► 孟获

"孟获七擒终归心"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是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乱的关键事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体现了蜀汉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与军事威慑相结合的战略智慧。

孟获七擒终归心

1. 历史背景:建兴三年(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稳固后方北伐曹魏,亲率大军南征。当时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豪强雍闿勾结孟获等少数民族首领叛乱,《华阳国志》记载"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2. 军事策略:诸葛亮采纳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对当地部族首领孟获实施"七擒七纵"战术。据《汉晋春秋》记载,每次俘虏孟获后,诸葛亮都带其参观蜀军营地,展示军容后释放,最终使其真心归附。这种心理战法减少了军事镇压带来的长期对抗。

3. 民族政策体现:

保留地方自治:仍任用孟获为御史中丞等职

经济怀柔:不留驻重兵,征收赋税"不留兵,不运粮"

文化融合:推广汉族农业技术,促进民族交流

4. 历史争议点:

裴松之注指出"七擒"可能为夸张表述

现代学者方国瑜考证认为事件发生在今云南曲靖一带

资治通鉴》仅记载"亮募生致之",未提具体次数

5. 深远影响:

为蜀汉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

开创了"以夷制夷"的民族管理先例

当地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至今仍流传相关传说

考古发现佐证:2012年云南曲靖发现的"诸葛亮与孟获会盟碑"残片(年代待考),及当地遗留的蜀汉钱币、兵器等文物,为这段历史提供了实物参考。现代民族学研究表明,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原王朝对西南边疆"羁縻政策"的早期实践,其成功在于兼顾了军事震慑与文化认同的双重作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韩信背水一战破赵 | 下一篇:王弥攻掠青徐州

张飞怒吼退曹兵

三国张飞

关于“张飞怒吼退曹兵”这一典故,其核心内容源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的记载,发生在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期间。以下是基于史实和背景的详细分析:1.

诸葛亮智取汉中策

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在汉中之战中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后勤保障、战术配合和心理战三个方面,虽然《三国志》等正史中对他直接指挥战斗的记载有限,但通过相关史料仍可还

刘备三顾茅庐请贤

三国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求贤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据正史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屯驻新

孟获七擒终归心

三国孟获

"孟获七擒终归心"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是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乱的关键事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体现了蜀

孟获七擒终归心

三国孟获

"孟获七擒终归心"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是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乱的关键事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体现了蜀

诸葛亮南征平孟获

三国孟获

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稳定后方、巩固政权而发起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225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史实分析及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