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康熙擒鳌拜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1162次
历史人物 ► 康熙

康熙鳌拜是清初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事件,集中体现了少年天子康熙帝的权谋与胆识。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这一历史事件:

康熙擒鳌拜

背景与矛盾根源

1. 辅政体制隐患:1661年顺治帝驾崩后,设立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四大臣辅政。四大臣皆出自上三旗,但鳌拜凭借军功逐渐坐大。

2. 权力失衡过程:

1667年病逝

1667年苏克萨哈请辞辅政触怒鳌拜,被诬陷"背负先帝"处死

遏必隆始终依附鳌拜

至此形成鳌拜独揽朝局之势,史载其"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

康熙帝的布局

1. 亲政准备:

1667年八月(14岁)宣布亲政,但鳌拜仍控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秘密训练布库少年(摔跤手),以游戏为名筹备武力

2. 政治攻势:

1670年调鳌拜亲信工部尚书噶褚哈离京

逐步更换九门提督等要害职位

利用镶黄旗与正白旗的圈地矛盾争取支持

擒拿过程细节

1671年五月十六日(公历6月14日)的行动关键点:

1. 诱骗策略:以商议要事为名召鳌拜入宫,宣称"朕所居殿宇台阶下生灵芝"

2. 武力部署:预先安排布库少年藏于南书房两侧厢房

3. 突发事件:鳌拜察觉异动欲反抗,侍卫猝不及防,最终由少年麻尔图用铜炉击倒制服

后续处理

1. 审判结果: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鳌拜大罪三十条

康熙改为禁锢,其弟穆里玛等党羽处死

鳌拜两个月后死于禁所

2. 政治影响:

彻底终结辅政大臣制度

1673年着手整顿旗务,削弱八旗贵族权力

为平定三藩之乱扫除决策障碍

补充史实

1. 关键人物:索额图在此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父死后成为康熙智囊。

2. 档案记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圣祖实录》详细记载审讯过程,鳌拜曾脱衣展示战争伤痕求情。

3. 满文史料:《八旗通志》记载参与行动的布库少年多为上三旗包衣子弟,后多出任侍卫要职。

此事反映出清代皇权与八旗贵族势力的博弈本质。康熙初期通过此举完成权力过渡,为后续七十一年统治奠定基础,也开创了清朝皇帝亲自主导政局的传统。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明朝宫廷生活琐记 | 下一篇:商代军事组织与武器

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

清朝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是中国晚清时期极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篇章。作为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以及晚清实际最高统治者,她通过垂帘听政操控朝局长

清朝的科举制度与教育发展

清朝清朝

清朝的科举制度与教育发展建立在明朝基础上,并进行了调整与强化,成为维护其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主要特点与发展脉络:1. 科举制度的完善

文天祥抗元英雄事迹传

清朝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爱国诗人,其事迹与气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精神丰碑。他的抗元斗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危受命,组织抗元12

容闳留洋记与中国近代教育革新之路

清朝李鸿章

容闳留洋记与中国近代教育革新之路 容闳(1828—1912)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系统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他的人生轨迹与近代

许慎编《说文解字》解字

汉朝康熙

许慎(约58年—约147年)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典,对后世文字学研究影响深

清代医学发展概况

清朝康熙

清代医学发展呈现出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初步接触的双轨并行格局,形成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一、传统医学的总结与创新1. 经典著作的集大成 清代医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