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战国卓越军事家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8-07 | 阅读:1771次历史人物 ► 吴起
吴起(约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先后效力于鲁、魏、楚三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锐意改革闻名于世,与孙武并称“孙吴”,其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军事成就与战略思想
1. 革新战法
吴起在魏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魏武卒",通过严格选拔(需负重疾行百里)和专业化训练,开创了步兵重装化的先河。他提出"以治为胜"的建军理念,强调"兵不在众而在治",其军队纪律严明,《尉缭子》记载"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
2. 军事著作
《吴子兵法》六篇(现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系统阐述了其军事理论,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观,强调"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战术原则,发展了孙武的"知己知彼"思想。
3. 实战功绩
在魏国期间"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尤其阴晋之战以五万魏武卒大败五十万秦军;在楚国推行改革后"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二、政治改革与治国理念
1. 楚国变法
任楚悼王令尹期间推行"吴起变法":
- 废除世卿世禄制,"损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 强令贵族迁往边疆垦荒
- 整顿吏治,"塞私门之请"
- 建立郡县征兵制
2. 法家先驱
其改革措施比商鞅变法早约20年,提出"明法审令"的主张,强调"大臣太重,封君太众"是楚国积弊,为后期法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人物特性与历史评价
1. 儒家出身而兼通百家
曾师从曾申(曾参之子)习儒,后转向兵家,兼具法家思想,《韩非子》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2. 性格争议
《史记》记载其"杀妻求将"(为获得鲁国信任诛杀齐国妻子)、"母死不归",但也强调其"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的亲兵作风。
3. 悲剧结局
楚悼王去世后,被旧贵族射杀于王尸旁,临终伏王尸使参与叛乱的贵族因"丽兵于王尸"之罪被诛七十余家。
四、历史影响
1. 军事制度创新
魏武卒模式成为战国中期各国效仿的样板,专业常备军逐渐取代临时征召兵。
2. 楚虽三户渊源
其改革虽失败,但削弱了楚国旧贵族势力,为后世楚文化转型埋下伏笔。
3. 兵学传承
《吴子》在唐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宋代规定武学必读,其"令民知君之爱其命"的慎战思想对后世儒将影响深远。
吴起的多面性体现了战国士人"择君而事"的时代特征,他的实践打破了"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传统观念,将军事改革与国家治理紧密结合,成为先秦军政改革的典型范式。郭沫若评价其为"伟大的军事家兼政治家,站在时代的前头引导着潮流"。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