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司马迁与《史记》编撰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27 | 阅读:6325次
历史人物 ► 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生于约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卒于前86年左右,今陕西韩城人。他继承父亲司马谈的太史令职务,毕生致力于历史著述,最终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司马迁与《史记》编撰

《史记》的编撰背景

1. 家学渊源:司马谈曾任太史令,负责天文历法和历史记录,临终前嘱托司马迁完成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

2. 时代需求: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需系统整理历史以巩固政权合法性。《史记》的编撰顺应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需求。

3. 个人经历: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宫刑,发愤著书,通过历史著述表达对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史记》的内容与体例

1. 纪传体开创:全书共130篇,分为五大部分:

- 本纪(12篇):以帝王或实际统治者为中心,按年代记述重大事件。

- 世家(30篇):记载诸侯、重要人物及特殊群体(如《孔子世家》)。

- 列传(70篇):为各阶层代表人物立传,包括《刺客列传》《货殖列传》等。

- (10篇):以表格形式梳理复杂史实,如《六国年表》。

- (8篇):专题史,涵盖礼乐、律历、经济等(如《平准书》)。

2. 时间跨度: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前104—前91年),跨越3000余年。

《史记》的史学价值

1. 史料来源广泛:参考官府档案、民间传说、实地考察(如游历江淮、会稽等地)。

2. 批判性与实录精神:既褒扬明君贤臣,也揭露暴政腐败(如《酷吏列传》)。

3. 文学成就:开创传记文学传统,人物刻画生动(如项羽刘邦的形象对比)。

影响与争议

1. 后世史书范式:纪传体成为历代正史模板,如《汉书》延续其体例。

2. 思想争议:部分内容被质疑细节失实(如殷商世系与甲骨文记录的差异),但其整体框架仍被视为早期信史。

3. 文化符号:《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司马迁通过《史记》实现了“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其史学方法与人文关怀对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评其为“千古绝唱”,鲁迅称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孟尝君与秦国的风云际会 | 下一篇:鲁肃联刘抗曹策

王莽篡汉与改制始末

汉朝王莽

王莽篡汉与改制始末 王莽篡汉的背景与过程 1. 政治基础:西汉末期,外戚势力膨胀,社会矛盾尖锐。王莽作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凭借外戚身份进入权

东汉外戚专权始末

汉朝梁冀

东汉外戚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皇权衰落的重要表现,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外戚专权的形成背景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建立后,为巩固皇权,

汉朝铁器与农业进步

汉朝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关键时期,其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汉朝铁器与农业进步的主要表现及相关背景分析:

汉墓壁画中的生活图景

汉朝氾胜之

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及礼仪制度。以下是汉墓壁画中常见的生活图景及其历

司马迁著《史记》传千古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影响跨越两千余年。这部巨著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生动的文学笔法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坚韧与历史使命感。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详细阐述: 1. 历史背景与事件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