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著《史记》传千古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05 | 阅读:2071次历史人物 ► 司马迁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其影响跨越两千余年。这部巨著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生动的文学笔法和开创性的体例,奠定了中国正史的书写范式,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史记》首创纪传体史学体例。全书分为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卷。本纪记载帝王事迹,世家记述诸侯贵族,列传记录各阶层代表人物,表以时间梳理大事,书则专论典章制度。这种"纪传为主,辅以表书"的结构为后世二十四史所沿用。
其次,司马迁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他广泛收集金匮石室档案、实地考察遗迹、采间传说,参考《尚书》《左传》《国语》等百余种典籍。《货殖列传》记载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详述民族关系,《平准书》分析财政制度,显示出开阔的历史视野。对于存疑的史实,他采用"疑则传疑"的严谨态度。
再者,《史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塑物栩栩如生,如项羽的悲壮、刘邦的权变、李广的骁勇。语言风格雄浑雅健,"荆轲刺秦""鸿门宴"等场景描写成为叙事典范。鲁迅评价其"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值得注意的是,《史记》成书过程充满艰辛。司马迁因李陵事件遭受宫刑,但他"隐忍苟活",以"立德、立功、立言"自勉,耗时十余年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字的巨著。书中对汉武帝的批评、对游侠刺客的赞赏,都体现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史记》的影响远及海外,日本、朝鲜等汉文化圈国家均视其为史学经典。现代史学大家钱穆指出:"中国史学莫精于马迁。"其人文关怀与批判精神,至今仍为史学研究提供思想资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目前最权威的通行版本,历代注疏中以"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最为重要。
文章标签:
上一篇:冯去疾谏言遭贬 | 下一篇:吕布辕门射戟事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