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贯休诗画誉禅门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9 | 阅读:8228次
历史人物 ► 贯休

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诗僧、画家,其诗画艺术在禅宗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的创作融合了佛教禅理与世俗情怀,形成了“狂逸”风格,对后世文人画和禅意诗影响深远。

贯休诗画誉禅门

一、诗歌成就与禅门渊源

1. 禅理诗的突破:贯休现存《禅月集》收诗700余首,其中《山居诗二十四首》以白话入诗,直指禅机。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既含人生无常之思,又暗合禅宗“随缘任运”的哲理。

2. 诗风独特性:其诗兼具李白之豪放与寒山之通俗,晚年作品常以“狂”自况,如“我本江湖一钓舟”,体现禅者不拘礼法的精神。

二、绘画艺术与宗教表达

1. 罗汉画开创者: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图》以“胡貌梵相”闻名,人物造型夸张,筋骨突兀,打破了唐代佛教绘画的典雅传统。日本高台寺藏其摹本(宋代摹),可见罗汉怒目獠牙的独特形象。

2. 笔墨中的禅意:史料载其画作“笔法磊落,挥洒如禅机顿悟”,将书法线条的迅疾感融入绘画,契合禅宗“直指本心”的美学观。

三、历史评价与跨文化影响

1. 宋代官方认可宋太宗曾赞其罗汉画“真容俨然”,苏轼在《十八大阿罗汉颂》中提及贯休笔意。

2. 日韩传播:其画风经宋元僧侣传入日本,室町时代雪舟等画僧深受影响;韩国《海东传教史》亦记载其诗画东传事迹。

扩展知识:贯休的“狂僧”形象

其“狂”并非放荡,而是禅宗“破执”精神的具象化。史料载其见钱镠时即兴作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后因拒绝修改诗句被逐,体现了艺术追求高于权贵的禅者风骨。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等画家“怪诞”画风,亦可追溯至贯休的审美基因。

贯休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宗教精神与文人趣味的创造性结合,其诗画至今仍是研究禅宗美学的经典范本。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海外贸易的管理政策 | 下一篇:张浚经略川陕路

刘崇北汉世祖

五代十国周世宗

刘崇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开国君主,庙号世祖。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灭亡后,他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刘崇最初在后汉政权中担任河东

贯休诗画誉禅门

五代十国贯休

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诗僧、画家,其诗画艺术在禅宗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的创作融合了佛教禅理与世俗情怀,形成了“狂逸”风格,对后世文人画

周宋禅代的历史转折

五代十国柴荣

周宋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权力更迭事件,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的终结和北宋王朝的建立。这一事件发生在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迫使周

王建:五代前蜀国的创建者生平

五代十国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开国君主。早年以屠牛、贩私盐为业,后投奔忠武军,因骁勇善战逐渐崛起

贯休诗画誉禅门

五代十国贯休

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诗僧、画家,其诗画艺术在禅宗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的创作融合了佛教禅理与世俗情怀,形成了“狂逸”风格,对后世文人画

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文化名人贯休

五代十国贯休

五代十国时期,佛教文化盛行,众多文化名人中,贯休以其独特的佛教造诣和文化贡献,成为该时期的一位杰出代表。贯休,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和佛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