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裴頠崇有论哲学思想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8-09 | 阅读:2191次
历史人物 ► 僧肇

裴頠(267—300)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其《崇有论》针对当时盛行的“贵无”思想(以何晏王弼为代表)提出批判,构建了以“有”为本体的哲学体系。以下是其核心思想及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裴頠崇有论哲学思想

一、 批判“贵无”的消极影响

裴頠认为“贵无”思想导致社会崩塌与政治动荡:

1. 否定名教:何晏、王弼主张“以无为本”,认为名教(儒家纲常)是“有”的产物,应回归“自然无为”。裴頠指出这使士族放诞不羁(如竹林七贤的极端行为),破坏社会秩序。

2. 弱化务实精神:贵无派推崇“无为而治”,但裴頠认为这导致官员怠政,西晋初年的腐败与此相关。他提出“制事必由于心,非理之自然”,强调主动作为的必要性。

二、 “有”的本体论建构

1. “有”为万物之基:裴頠提出“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认为“有”(具体存在)是世界的根本,反对虚无生成论。“有”自我生成(“自生”),无需依赖“无”。

2. “有”的有限性与依存性:万物虽“自生”,但需依托条件(“资待”)。例如形神关系:“形待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体现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依存。

三、 政治与主张

1. 维护名教:主张“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强调儒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这与郭象“名教即自然”有相似性,但更侧重现实功用。

2. “济有者皆有”:批判贵无派“无为而全生”的消极态度,提出解决问题(“济有”)必须依靠具体行动(“皆有”),反映其经世致用倾向。

四、 思想史意义与局限

1. 承启作用:裴頠调和玄学与儒学,为东晋“儒玄双修”思潮铺垫,也影响了欧阳建等务实派。

2. 理论缺陷:未彻底否定“无”的概念,仅反对其被绝对化;对“有”如何具体生成万物的逻辑阐释不足,仍带玄学思辨色彩。

扩展知识:时代背景与论敌

玄学三派:正始玄学(贵无)、竹林玄学(越名教)、元康玄学(裴頠、郭象调和派)。

回应佛教空观:东晋后,崇有论与佛教“缘起性空”形成张力,如僧肇《不真空论》批判“有”“无”二元的执着。

裴頠的思想是玄学内部自我修正的尝试,展现了魏晋士人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三国妇女地位与社会角色 | 下一篇:南北朝教育制度比较

陶侃治军与平定叛乱

晋朝庾亮

陶侃是东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其治军严明、平叛有方著称。他的军事生涯贯穿东晋初期,在稳定江南政局、平定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治军理

裴頠崇有论哲学思想

晋朝僧肇

裴頠(267—300)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其《崇有论》针对当时盛行的“贵无”思想(以何晏、王弼为代表)提出批判,构建了以“有”为本体的哲学体系。

王敦叛乱与朝廷平叛

晋朝王敦

王敦叛乱与朝廷平叛是东晋初期重要的政治军事冲突,反映了门阀士族与皇权的激烈斗争。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背景与起因1. 门阀专权与皇权脆弱:东

祖逖北伐与中流击楫

晋朝祖逖

祖逖北伐与中流击楫是中国东晋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东晋初期对北方失地的收复努力和民族气节。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祖逖

裴頠崇有论哲学思想

晋朝僧肇

裴頠(267—300)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其《崇有论》针对当时盛行的“贵无”思想(以何晏、王弼为代表)提出批判,构建了以“有”为本体的哲学体系。

隋朝佛教领袖僧肇传奇

隋朝僧肇

隋朝佛教领袖僧肇传奇在隋朝时期,佛教盛行,众多僧侣在此时崭露头角。其中,僧肇以其卓越的佛学造诣、领导才能以及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隋朝佛教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