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隋朝设立常平仓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8-09 | 阅读:4951次
历史人物 ► 杨坚

隋朝设立的常平仓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粮食储备制度,旨在调节粮食价格、应对灾荒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制度继承自汉代的常平仓传统,但在隋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制度化。

隋朝设立常平仓

1. 设立背景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面临战乱后经济凋敝、粮价波动频繁的问题。为恢复农业生产和稳定民生,隋朝在583年(开皇三年)正式推行常平仓制度,借鉴了汉代耿寿昌的建议,结合北魏的"和籴"政策,形成系统化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2. 运作机制

平籴平粜:丰收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平籴),防止谷贱伤农;歉收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平粜),避免粮价飞涨。

分级管理:在京师、州、县三级设立常平仓,形成覆盖全国的储备网络。洛阳含嘉仓、仓等大型粮仓的容量可达数百万石。

专项税源:通过"义仓税"补充储备,按户等征收谷物,大业年间每亩收粟二升。

3. 历史作用

开皇年间(581-600年)成功应对多次自然灾害,如584年关中旱灾时通过调运河南、山西存粮稳定局势。

支撑了隋炀帝时期大规模工程建设,如大运河开凿期间的劳工粮食供应部分依赖常平仓储备。

为唐代继承发展,贞观年间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为"义仓""常平仓"并行的双轨制。

4. 制度局限

炀帝后期因征高句丽和巡游消耗过度,常平仓储备锐减。613年杨玄感叛乱时打开仓赈民,暴露了储备不足的问题。

地方官吏贪污导致"虚账"现象,《隋书·食货志》记载某些州县"仓粟红腐而民有菜色"。

运输条件限制使得偏远地区调控效果有限,江南漕粮北运损耗常达20%。

5. 考古实证

洛阳含嘉仓遗址发现287座粮窖,单个窖容约50万斤,出土铭砖记载调露年间(679年)存粮来自苏州、楚州等地,印证了隋唐仓储体系的延续性。敦煌文书P.2507《唐开元水部式》显示,唐代仍沿用隋代建立的漕运管理制度保障常平仓运作。

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的治理智慧,其"调节盈虚"的经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北宋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时便以常平仓旧制为参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研究 | 下一篇:王安石在唐朝的贡献

杨广改革统治方式与理念创新实践研究

隋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其统治期间的改革与理念创新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大业元年(605年)即位至大业十

隋朝设立常平仓

隋朝杨坚

隋朝设立的常平仓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粮食储备制度,旨在调节粮食价格、应对灾荒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制度继承自汉代的常平仓传统,但在隋朝得到了进一步

薛讷:隋朝的儒将风采

隋朝绛州

薛讷(649—720),字慎言,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河东薛氏西祖房,是隋唐之际著名的军事将领。尽管标题中提及“隋朝”,但薛讷的主要活动

牛弘制定《开皇礼》

隋朝刘焯

牛弘是隋朝著名的礼学家和官员,在隋文帝开皇年间主持制定《开皇礼》,对隋唐时期的礼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牛弘与《开皇礼》的详细内容:

隋朝设立常平仓

隋朝杨坚

隋朝设立的常平仓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粮食储备制度,旨在调节粮食价格、应对灾荒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制度继承自汉代的常平仓传统,但在隋朝得到了进一步

隋军平定江南乱

隋朝杨坚

隋军平定江南乱是指隋朝在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对南方的统治而对江南地区爆发的叛乱进行镇压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隋文帝杨坚在建立隋朝后,虽然通过政治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