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廉颇老当益壮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4039次
历史人物 ► 廉颇

廉颇老当益壮”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虽年迈仍不减英勇气概的形象。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廉颇老当益壮

1. 历史背景与晚年战绩

廉颇晚年的标志性事件是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的燕赵之战。时年约七十岁的廉颇率军迎击燕国入侵,以少胜多击败燕军,并反攻至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地求和。此战印证了他“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军事才能未随年龄衰退。

2. “尚善饭”的典故

《史记》记载,赵王曾遣使考察廉颇身体状况。廉颇当场“一饭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马以示可用。这一细节既体现其身体素质过人,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对将领实战能力的严苛标准。可惜因郭开谗言,廉颇最终未被起用。

3. 军事才能的延续性

廉颇晚年仍保持着成熟的战术思维:

- 在长平之战初期采取固守策略,成功抵挡秦军

- 晚年作战注重地形利用与士气调动

- 发明“廉颇阵”等防御战术影响后世

4. 时代局限与悲剧性

廉颇的“老当益壮”另一面是战国人才选拔的矛盾。尽管其能力犹存,但赵国政治腐败(如郭开受贿)导致人才浪费,侧面反映战国后期各国衰败的深层原因。楚王虽接纳逃赵的廉颇,却未能给予实权,使其壮志难酬。

5. 文化象征意义

这一典故衍生出多个成语:“廉颇老矣”形容英雄迟暮,“负荆请罪”则体现其知错能改的品格。后世文人常以廉颇自喻,如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的报国无门之愤。

6. 考古佐证

邯郸故城遗址出土的战国机与战国简牍中关于赵军编制的记载,可印证廉颇改进军事装备的历史背景。近年发现的燕赵战争相关青铜器铭文也间接佐证其战功。

廉颇的形象突破了年龄对能力的传统认知,其军事遗产包括防御战术、士卒训练方法等,通过《尉缭子》等兵书影响后世。这一典故既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折射出战国军事文化中“实战至上”的价值取向。

文章标签:廉颇

上一篇:勾践卧薪尝胆志 | 下一篇: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诛”

秦代刑徒劳役的真相

秦朝秦律

秦代刑徒劳役的真相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制度与基层治理的复杂议题。根据出土秦简(如睡虎地秦墓竹简、里耶秦简)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代刑徒劳役

秦始皇陵的防盗设计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陵的防盗设计是中国古代陵墓工程的巅峰之作,其复杂性和精密性体现了秦代高超的科技水平与强烈的防盗意识。根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及现代考古发

秦始皇五次东巡之谜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五次东巡之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作为中国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前221年)至去世前的十二年间(前210年)先后

赵高专权与指鹿为马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年著名的权臣,其专权与“指鹿为马”的典故深刻反映了秦二世时期政治腐败与权力异化的历史悲剧。 一、赵高专权的背景与手段 1. 政治崛起:

廉颇: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

春秋战国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勇武善战、忠诚刚直著称,在赵国军事史上占据重要地

廉颇负荆请罪名将

春秋战国廉颇

廉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相和故事,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体现了廉颇勇于认错、顾全大局的品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