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谭莹编纂广东文献录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16 | 阅读:619次
历史人物 ► 阮元

谭莹编纂《广东文献录》是清代广东学者谭莹主持编撰的一部重要地方文献总集。其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谭莹编纂广东文献录

1. 编纂背景与作者生平

谭莹(1800-1871),字兆仁,号玉生,广东南海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道光年间举人,曾任肇庆府学教授,后长期主持学海堂、粤秀书院,与陈澧并称“粤东二儒”。他深耕岭南文化,注重乡邦文献整理,《广东文献录》是其代表作之一。

2. 文献内容与体例

收录范围:聚焦广东(含今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历代著述,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尤重宋元以降典籍。

资料类型:包括诗文别集、方志、笔记、金石录等,部分为稀见手抄本或已散佚文献的辑录。

编排方式:按作者籍贯分类,附人物小传及考订按语,体现“以人存文,以文存史”的方志学思想。

3. 学术价值与特点

保存地方文献:收录大量岭南文人著作,如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等,弥补正史缺漏。

考据精审:谭莹依托粤秀书院藏书及私人收藏(如“听松庐”藏书),对文本进行校勘与源流考辨。

反映学术脉络:书中体现清代朴学影响,注重实证,兼采阮元、钱大昕等学者方法。

4. 后续影响与局限

该文献为后世编纂《广东丛书》《岭南遗书》奠定基础,民国时期学者冼玉清等曾受其启发。

因时代局限,部分内容存在主观取舍或版本讹误,需结合现代研究加以辨析。

延伸知识

谭莹之子谭宗浚继承父志,续编《续广东文献录》,并参与《粤雅堂丛书》刻印,使家族成为岭南文献整理的代表。同时期类似著作还有温汝能《粤东文海》,两者可对比研究清代广东学术的地域特色。

《广东文献录》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仍是研究广府历史、文学、方言的必参考文献,其编纂理念对当代地方志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标签:文献

上一篇:袁崇焕与宁远大捷 | 下一篇:夏王孔甲好鬼神

清代漕粮运输的难题

清朝光绪

清代漕粮运输面临多重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河道淤塞与水文条件恶化 大运河是漕运的核心通道,但明清时期黄河流沙淤积严重,尤其是黄河改

梁启超维新变法风云

清朝光绪

梁启超是晚清维新变法的核心人物之一,其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同属维新派的领袖人物。 1. 思想渊源与变法

乾隆下江南的隐秘故事

清朝乾隆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是清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背后既有政治考量,也有个人喜好。这些南巡并非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隐藏着巩固统治、视察河工、笼络士绅等

邓世昌甲午海战

清朝邓世昌

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战争中著名的民族英雄,时任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大东沟海战)中,他率舰奋勇作战,最终壮烈殉

王锡阐的天文贡献

清朝阮元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中国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过渡的背景下,通过独立研究,提

谭莹编纂广东文献录

清朝阮元

谭莹编纂《广东文献录》是清代广东学者谭莹主持编撰的一部重要地方文献总集。其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编纂背景与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