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噶尔丹准噶尔之乱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7309次
历史人物 ► 康熙

噶尔丹准噶尔之乱是清康熙年间(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由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军事扩张与叛乱,最终被清朝彻底平定。这一事件对中亚、蒙古高原乃至清朝边疆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噶尔丹准噶尔之乱

历史背景

1.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准噶尔部属漠西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17世纪中叶在巴图尔珲台吉统治下逐渐强大。噶尔丹(1644—1697)早年出家为僧,曾赴西藏学经,受喇嘛支持返回准噶尔争夺汗位,1678年统一卫拉特各部,建立准噶尔汗国。

2. 扩张政策

噶尔丹推行激进扩张,征服哈密、吐鲁番,侵入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迫使喀尔喀三部南迁投靠清朝。1688年,噶尔丹击败喀尔喀部土谢图汗,引发清朝干预。

康熙帝的应对与战争经过

1. 乌兰布通之战(1690年)

噶尔丹率军深入漠南,逼近北京。康熙帝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激战。清军以火炮击破噶尔丹“驼城”战术,准噶尔军败退。

2. 昭莫多之战(1696年)

康熙帝二次亲征,清军分三路夹击。西路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设伏,歼灭噶尔丹主力,其妻阿努可敦战死。

3. 噶尔丹的败亡(1697年)

穷途末路的噶尔丹众叛亲离,部众纷纷降清。康熙帝第三次亲征至宁夏,噶尔丹服毒自尽,首级被献于北京。

影响与后续

1. 清朝疆域巩固

清朝确立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1727年《恰克图条约》进一步划定中俄边界,奠定近代中国北疆版图。

2. 准噶尔问题遗留

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继位,准噶尔势力复起。直至乾隆年间(1755—1759),清朝才通过多次征讨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3. 军事与技术因素

清军在此战中广泛使用火器,尤其乌兰布通之战中火炮对骑兵的压制,体现了冷交替时代的战术变革。

扩展知识

宗教与政治:噶尔丹早年与西藏格鲁派关系密切,其扩张得到五世(实为第巴桑结嘉措假借名义)的支持,反映了当时藏传佛教在蒙古政治中的影响力。

国际博弈:准噶尔部与沙俄存在军事合作,清朝平叛客观上阻止了沙俄势力南侵。

历史评价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列为“十全武功”之首,但清军后期对准噶尔部众的残酷镇压也引发争议。

文章标签:准噶尔之乱

上一篇:于谦北京保卫战 | 下一篇:商代刑罚与法律制度

白莲教起义与清廷镇压过程

清朝白莲教

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叶规模最大的民间宗教起义之一,爆发于嘉庆元年(1796年),持续至嘉庆九年(1804年),波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动摇了

曾国藩的军事成就与湘军崛起

清朝曾国藩

曾国藩的军事成就与湘军崛起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主要涉及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军事对抗与地方武装力量的崛起。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蒲松龄著聊斋志异

清朝蒲松龄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全书共收录小说491篇(不同版本存目略有差异),内容以鬼狐仙怪故事为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清朝冯子材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是1885年3月23日至24日中法战争期间清军取得的关键性胜利。以下是关于此战役的详细史实与分析:背景与战前形势 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已持

许慎编《说文解字》解字

汉朝康熙

许慎(约58年—约147年)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典,对后世文字学研究影响深

清代医学发展概况

清朝康熙

清代医学发展呈现出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初步接触的双轨并行格局,形成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一、传统医学的总结与创新1. 经典著作的集大成 清代医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