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晋文侯杀携王统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04 | 阅读:5268次
历史人物 ► 申侯

晋文侯杀携王统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一桩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周王室衰微背景下诸侯势力的崛起。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晋文侯杀携王统

一、历史背景

1. 周王室的内部分裂:周幽王死后(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其子平王宜臼在申、鲁等国支持下东迁雒邑(前770年),史称东周。但虢公翰等诸侯另立幽王另一子余臣为携王,形成"二王并立"局面(《竹书纪年》载"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

2. 晋国的战略选择:晋文侯(姬仇)作为汾河流域的强国君主,敏锐意识到支持正统的平王更有利。据清华简《系年》记载,晋文侯采取"夹辅王室"策略,此举与郑武公等诸侯形成政治同盟。

二、事件经过

1. 军事行动:前750年左右,晋文侯出兵攻杀携王于虢国境内。出土青铜器《文侯之命》(今本《尚书》篇)显示,周平王曾嘉奖晋文侯"扞我于艰"的功绩。

2. 政治清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孔颖达疏引《竹书纪年》提到"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此后平王政权清除支持携王的虢氏等势力。

三、历史影响

1. 周王室权威重塑:终结二王对峙后,东周政权获得暂时稳定,但诸侯干涉王室事务的先例已开。平王赐晋文侯"彤弓矢千",实际承认了其军事霸权。

2. 晋国崛起契机:通过此事,晋国获得河东大片封地,为日后晋文公称霸奠定基础。现代学者李峰指出,这是"从西周宗法政治向春秋霸权政治转型的关键节点"。

3. 历史书写争议:传统文献多强调平王正统性,但近年清华简显示携王可能也具合法性,反映西周晚期"嫡庶之争"的复杂性。

延伸认识

地理因素:携王据守的虢国(今河南三门峡)控制崤函通道,晋国此举实际夺取了关中与中原间的战略要地。

国际关系:与同时期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相呼应,体现诸侯对王室的"功利性拥护"。

考古佐证: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征讨不廷",或与此事相关。

这一事件标志着周天子从"天下共主"沦为诸侯博弈的棋子,开启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时代。

文章标签:

上一篇:阳甲乱政衰商 | 下一篇:燕昭王招贤振兴史

晋文侯杀携王统

西周申侯

晋文侯杀携王统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一桩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周王室衰微背景下诸侯势力的崛起。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

周公东征平管蔡

西周周公

周公东征平管蔡是西周初年一场重要的政治军事行动,核心目的是巩固周王室对新征服的东方地区的统治,镇压以管叔、蔡叔为首的叛乱势力。以下从背景、过

卫武公辅政安周

西周镐京

卫武公辅政安周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涉及卫国政治与周王室的互动。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析:1. 卫武公的历史定位 卫武公(前853—前758年

懿王迁都犬丘避狄

西周镐京

周懿王迁都犬丘以避狄族之患,是西周中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反映了周王朝面临的严峻外患与内部衰微。 历史背景 1. 周懿王时期的危机: 周懿王

晋文侯杀携王统

西周申侯

晋文侯杀携王统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一桩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周王室衰微背景下诸侯势力的崛起。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

申侯联合犬戎乱

西周申侯

申侯联合犬戎攻镐京是西周末年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导致了西周王朝的覆灭。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其背后存在复杂的政治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