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五虎上将的传奇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4 | 阅读:1497次
历史人物 ► 传奇

五虎上将通常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一称号虽未在正史《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但元明以后的文学戏曲作品(如《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蜀汉军事核心,最终成为民间广泛认可的称谓。

五虎上将的传奇

1. 关羽:威震华夏的武圣

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以忠义和勇武著称。正史记载其"万人敌"的评价(《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曾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中原,迫使曹操一度考虑迁都。其镇守荆州时打造的"青龙偃月刀"(实际应为唐代才出现的兵器)成为后世文化象征。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擒杀,首级送至曹操,曹以诸侯礼葬之。宋代起被神化为"关帝",明清时期晋升为"武圣"。

2. 张飞:勇猛暴烈的万人敌

与关羽并称"熊虎之将"(《三国志》),长坂坡率二十骑断后阻曹操追兵的记载属实,但其"喝断当阳桥"的情节为演义夸张。擅长书法绘画的记载见于《丹铅总录》,与鲁莽形象形成反差。任巴西太守时击败魏将张郃,但最终因苛待部下被范疆、张达所杀。宋代画像将其描绘为"燕颔虎须"的猛将形象,影响后世艺术创作。

3. 赵云:后世理想化的完美将军

《云别传》记载其汉水之战"空营计"退曹军,刘备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历史上其军职始终低于关张(翊军将军),但演义将其塑造为"常胜将军"。长坂坡救阿斗确有其事,但单骑冲阵的细节存疑。作为侍卫长性质的"中护军",实际更多承担刘备家眷护卫工作。清据学家赵翼指出,其形象融合了汉末勇将陈到的事迹。

4. 马超:悲情的西凉雄狮

出身陇西豪族,曾联合韩遂起兵反曹,潼关之战差点生擒曹操(《魏书》:"几不免")。归顺刘备后虽受高爵(骠骑将军),但因家族遭曹操屠戮("阖门二百口"被诛)始终抑郁。诸葛亮北伐时曾利用其西北声望策反羌族。其"锦马超"称号源自《三国演义》对其容貌的文学加工,吐蕃史料中则称其为"神威天将军"。

5. 黄忠:老当益壮的楷模

定军山斩夏侯渊是其军事生涯巅峰(219年),《三国志》特别记载"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年过六旬仍为先锋,刘备汉中称王时封后将军(与关羽同阶)。汉代"六十称老"的背景下,其战绩具有特殊象征意义。但"百步穿杨"的箭术描述实为战国养由基典故的移植。

历史与文学的差异

陈寿《三国志》将五人合传,但未使用"五虎"概念。南朝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提及"关张马黄赵"的排序争议。元代《全相平话三国志》首现"五虎将军"说法,明代《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正式确立称号。考古发现显示,蜀汉实权将领更可能是魏延李严等人。

军事制度背景

汉代"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制度下,关羽前将军、黄忠后将军为实职,马超骠骑将军属荣誉衔。赵云终其一生未获将军名号(临终前才升镇东将军),突显蜀汉严格的功勋体系。五人中仅张飞有治理大州(司隶校尉)的行政经验。

五虎形象演变反映中国传统价值观:关羽的"忠"、张飞的"勇"、赵云的"智"、马超的"信"、黄忠的"毅",共同构成儒家理想的武将典范。现存最早的五人合绘像见于明代宫廷绘本《出师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主父偃推恩令削诸侯 | 下一篇:刘裕崛起代晋

五虎上将的传奇

三国传奇

五虎上将通常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一称号虽未在正史《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但元明以后

诸葛亮:智绝天下卧龙传奇

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智绝天下”的“卧龙”。他的传奇人生和卓越才能不仅体现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

曹丕篡汉建魏国

三国曹丕

曹丕篡汉建魏国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转折事件,发生于公元220年。其过程与背景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和社会变革,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一、政治背景

张角太平道兴衰

三国张角

张角与太平道的兴衰是东汉末年重要宗教与社会运动,其发展过程深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矛盾与民间信仰的崛起。以下是基于史实的系统梳理:1. 兴起背景

五虎上将的传奇

三国传奇

五虎上将通常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一称号虽未在正史《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但元明以后

夏朝末代君主桀之传奇及其统治时期社会风貌探讨

夏商传奇

夏朝末代君主桀(又称履癸)的统治历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暴君与王朝覆灭的典型案例。其事迹虽因年代久远而混杂神话色彩,但通过《竹书纪年》《史记》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