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萧望之辅政被宦官害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1235次
历史人物 ► 萧望之

萧望之是西汉著名的儒臣和政治家,汉元帝时期担任太子太傅、光禄勋等职,作为辅政大臣推行儒家治国理念,但其悲剧结局与宦官集团的政治倾轧直接相关。以下是基于《汉书》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萧望之辅政被宦官害

一、萧望之的政治主张与地位

1. 儒家治国

萧望之师从后苍研习《齐诗》,是经学大家,主张以儒家礼制改革吏治,曾建议元帝"选明经术者入仕",削弱文法吏势力,触及既得利益集团。

2. 外戚辅政集团成员

作为汉宣帝钦定的辅政大臣之一(与史高、周堪同受遗诏),代表外戚-儒臣联盟,但史高后来与宦官石显结盟,导致集团分裂。

二、与宦官的冲突焦点

1. 中书擅权问题

萧望之多次上书指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要求废除宦官掌握中书机的制度,直接触怒中书令石显。

2. 政策对立

公元前48年,萧望之反对宦官推荐的陇西太守人选,并揭发长安令受贿案涉及宦官亲属,激化矛盾。

3. 皇权博弈

石显利用元帝优柔寡断的特点,诬告萧望之"朋党相举",最终导致元帝在犹豫中默许宦官行动。

三、政治迫害的具体过程

第一次陷害:前47年,石显诬告萧望之"谮诉大臣,毁离亲戚",使其被贬为太子太傅。

二次打击:前46年借日食天象污蔑周堪、萧望之"咎由儒生",迫使其交出实权。

致命一击:前44年伪造诏书派兵围府,萧望之饮鸩自尽前悲叹"吾备位宰相,年过六十,入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

四、事件影响与历史评价

1. 宦官专权加剧

此事件开启西汉宦官公然迫害三公的先例,为后来弘恭、石显完全把控朝政铺路。

2. 儒臣集团挫折

刘向曾痛陈:"众贤良通过儒学进身之路自此闭塞",直到成帝时期才逐渐恢复。

3. 制度性反思

后世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批评元帝"柔仁"误国,认为萧望之的失败暴露了汉代内外朝权力失衡的结构问题。

该事件反映了西汉中期皇权、外戚、宦官、儒臣多方博弈的复杂性,也展现出儒家理想主义者在权力斗争中的局限性。萧望之之死成为汉代宦官专权恶化的标志性事件,班固在《汉书》中特别记载其临终"痛士节之不立"的悲叹,暗含对士大夫气节的褒扬。

文章标签:

上一篇:徐福东渡传说溯源 | 下一篇:赵云传奇生平揭示

卫青:横扫匈奴的大将军

汉朝卫青

卫青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谦逊品格成为抗击匈奴的核心统帅。其生平与功绩深刻影响了汉匈战争格局,以下是基于《史记》

赵飞燕舞动汉宫的传奇

汉朝赵飞燕

赵飞燕是西汉成帝时期著名的宫廷舞者,其传奇生平在《汉书》《外戚传》等史料中有片段记载,同时亦被后世文学艺术不断演绎。以下结合史实与相关文化背

汉朝铜镜艺术的特色

汉朝汉朝

汉朝铜镜艺术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技术的进步 汉代铜镜铸造技术较前代更为成熟,广泛采用高锡

窦太后崇黄老抑儒术

汉朝辕固

窦太后(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是西汉初期“黄老之学”的重要支持者,其推崇黄老、抑制儒术的政策对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

萧望之辅政被宦官害

汉朝萧望之

萧望之是西汉著名的儒臣和政治家,汉元帝时期担任太子太傅、光禄勋等职,作为辅政大臣推行儒家治国理念,但其悲剧结局与宦官集团的政治倾轧直接相关。

朱云折槛谏成帝除奸

汉朝萧望之

朱云折槛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直谏事件,发生在汉成帝(前33年—前7年在位)时期。朱云时任槐里令,以刚直敢言著称。当时外戚张禹位居丞相,封安昌侯,深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