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2959次
历史人物 ► 黄遵宪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清代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农历己亥年)创作的大型组诗,共315首七言绝句。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龚自珍个人的思想情感,更是清代社会变革前夕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缩影。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解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

1. 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

- 政治环境:道光朝内忧外患,战争前夕清廷腐败加剧,龚自珍因抨击时政遭排挤,1839年辞官南归,途中以诗纪行。

- 思想渊源:龚自珍受今文经学影响,主张"更法""改图",诗中渗透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如"九州生气恃风雷"(第125首)呼唤社会变革。

2. 核心主题与思想内涵

- 批判现实:多首诗揭露官场黑暗,如"不论盐铁不筹河"(第103首)讽刺统治者漠视民生。

- 革新意识:提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第125首),主张人才解放,与《明良论》等政论相呼应。

- 个人抒怀: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以落花自喻,展现辞官后的复杂心境。

3.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 形式创新:突破传统组诗规模,以七绝连缀成宏大叙事,开创"杂诗"新范式。

- 意象运用:善用"风雷""剑箫""落花"等意象,如第96首"剑气箫心一例消"体现刚柔并济的美学。

- 语言风格:既有"避席畏闻"(第23首)的犀利,也有"停帆预卜酒杯深"(第270首)的沉郁。

4. 学术争议与版本考辨

- 组诗具体写作时间存在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延续至1840年。

- 不同版本收录数量略有差异,通行本以1959年王佩诤校注《龚自珍全集》为权威。

5. 史学意义与后续影响

- 被视为近代启蒙文学先声,梁启超评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谭嗣同常引用其中诗句作为改革依据。

扩展知识

- 龚自珍南归路线:从北京出发,经河北、山东、江苏至杭州,部分诗作标注具体地点如《过镇江》。

- 与同时代人比较:林则徐同年主持虎门销烟,而龚诗"故人横海拜将军"(第87首)暗喻对禁烟运动的关注。

- 文学史地位:上承唐代李商隐《锦瑟》的象征传统,下启黄遵宪"诗界革命"的革新精神。

这组诗不仅是龚自珍个人创作的巅峰,更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组诗,其价值随着近代史研究的深入愈发凸显。

文章标签:杂诗

上一篇:明成祖迁都北京 | 下一篇:夏禹治水的历史传说

乾隆诗词艺术研究

清朝乾隆

乾隆皇帝(1711-1799)作为清朝鼎盛时期的统治者,其诗词创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他的诗歌数量庞大,内容涵盖广泛,艺术风格鲜明,反

清朝商贸繁荣时期

清朝清朝

清朝商贸繁荣时期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生产力提升,国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具体表现如下:1. 国内贸易

辛酉政变幕后操纵者慈禧探微

清朝慈禧

辛酉政变(1861年)是晚清政治格局转折的关键事件,其幕后核心操纵者慈禧太后通过精密策划实现了垂帘听政的权力垄断。这场政变的深层动因与运作机制可从

顺治帝朝政变迁史

清朝顺治

顺治帝(1638—1661年,1643—1661年在位)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其朝政变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反映了清初政权巩固与汉化进程的复杂性: 一、幼年

龚自珍己亥杂诗

清朝黄遵宪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清代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农历己亥年)创作的大型组诗,共315首七言绝句。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龚自珍个人的思想

清朝文学家吴趼人

清朝黄遵宪

吴趼人(1843年-1902年),字敬甫,号书舫,浙江余姚人。他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文学家,出生于官宦家庭,与诗人黄遵宪是同辈好友。吴趼人曾参与义和团运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