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嫪毐之乱始末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09 | 阅读:4730次
历史人物 ► 嫪毐

嫪毐之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叛乱,发生在秦王政八年至九年(公元前239—前238年),其核心人物嫪毐(Lào Ǎi)以太后赵姬男宠的身份崛起又迅速败亡。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始末及相关背景分析:

嫪毐之乱始末

一、背景与起因

1. 太后赵姬与嫪毐的特殊关系

赵姬原为吕不韦的姬妾,后成为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幼年继位时,赵姬作为太后执掌后宫,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吕不韦为脱身,将门客嫪毐伪装为宦官送入宫中。《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嫪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以性能力获得赵姬宠信,逐渐参与政事。

2. 嫪毐的权势膨胀

嫪毐被赵姬封为长信侯,获封山阳(今河南焦作)为食邑,后又加封河西、太原二郡,组建私人武装。他广泛安插党羽,甚至与太后生下二子,意图长期控制朝政。其权力一度与吕不韦分庭抗礼,形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的局面(《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叛乱爆发与镇压

1. 醉酒泄密与先发制人

公元前238年,嫪毐在宴会上醉酒,自称秦王“假父”(继父),引发朝臣不满。他担忧罪行暴露,遂趁秦始皇行冠礼(成人礼)之机,盗用太后印玺调动县卒、卫卒及戎翟部落发动政变,攻击蕲年宫。

2. 秦始皇的果断反击

秦始皇令昌平君、昌文君率军平叛,双方在咸阳激战。嫪毐兵败逃亡,最终被擒于好畤(今陕西乾县)。依据秦律,嫪毐被处以“车裂”之刑,夷三族,其党羽尽诛,与太后所生二子亦被“囊载扑杀”。

三、后续影响

1. 吕不韦的倒台

叛乱牵连吕不韦,尽管他未直接参与,但因举荐嫪毐被贬黜河南封地,后被迫饮鸩自尽。此举标志着秦始皇彻底清除权臣,集中君权。

2. 政治清洗与制度调整

秦始皇借机整顿内政,废除太后摄政传统,将赵姬迁往雍地监视。同时强化军队控制权,为后续统一战争铺路。叛乱也暴露分封制的弊端,间接助推郡县制确立。

3. 历史评价争议

有学者认为嫪毐之乱反映了秦国宫廷权力结构的脆弱性,亦有观点指出其本质是赵姬-吕不韦集团与秦王亲政势力的冲突。司马迁评嫪毐“以色惑主”,但现代研究更关注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

扩展知识

“大阴人”的隐喻:嫪毐被《史记》记载为“大阴人”,可能暗讽其凭非常手段上位,也折射战国晚期宫廷的荒诞现象。

秦法严酷性:参与者“轻者为鬼薪(苦役),重者戮尸”,连坐制度在此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考古佐证:秦都咸阳遗址出土的兵器铭文显示,平叛军队多属秦王直属,印证了中央对军事的绝对控制。

嫪毐之乱作为秦统一前最后一次内乱,加速了君主专制的形成,也为后世提供了外戚干政的警示。

文章标签:嫪毐之乱

上一篇:子产铸刑书定国法 | 下一篇:汉代民间信仰与方士活动

秦朝历史遗址保护与发掘研究

秦朝秦朝

秦朝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发掘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秦朝(前221—前207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王朝,其遗址不仅具有极

嫪毐之乱始末

秦朝嫪毐

嫪毐之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叛乱,发生在秦王政八年至九年(公元前239—前238年),其核心人物嫪毐(Lào Ǎi)以太后赵姬男宠的身份崛

秦二世亡国因

秦朝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的亡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严酷统治与法律滥用 胡亥继位后延续并强化了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采用李斯建

嫪毐叛乱伏诛

秦朝嫪毐

嫪毐叛乱伏诛是秦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于秦始皇嬴政亲政初期(公元前238年)。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秦国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展现了年轻嬴政

嫪毐之乱始末

秦朝嫪毐

嫪毐之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叛乱,发生在秦王政八年至九年(公元前239—前238年),其核心人物嫪毐(Lào Ǎi)以太后赵姬男宠的身份崛

嫪毐叛乱伏诛

秦朝嫪毐

嫪毐叛乱伏诛是秦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于秦始皇嬴政亲政初期(公元前238年)。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秦国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展现了年轻嬴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