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隋设进士科取士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09 | 阅读:2120次
历史人物 ► 杜佑

隋朝设立进士科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据《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创立进士科,此举标志着科举取士制度从察举制向考试选拔制的根本性转变。其历史背景与具体特征如下:

隋设进士科取士

一、创设背景

1. 政治改革需求:隋朝统一后需要打破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中央集权需求。

2.人才选拔困境:南北朝以来的"上品无寒门"现象严重,朝廷急需建立客观选拔标准。

3.教育发展基础:隋文帝时期已设立国子监、太学等官学体系,为考试取士创造了条件。

二、制度特点

1. 分科考试:与秀才科、明经科并列,进士科尤重文辞诗赋。《通典》记载"进士试时务策五道"。

2. 考试内容:初期侧重策论,后逐渐增加经义、诗赋等内容,成为唐代"诗赋取士"的雏形。

3. 录取规模:隋代录取人数较少,史料记载大业年间每次取士约10-20人,但开创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原则。

三、历史影响

1. 制度化突破:首次将考试作为入仕主要标准,确立"投牒自进"的报考方式。

2. 唐代发展基础:贞观年间发展为常科,开元后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 社会流动促进:为寒门士子提供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上升通道,《唐摭言》称"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4. 文化导向:确立文学才能的考核标准,推动唐代文学繁荣,《新唐书》载"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

需注意的是,隋代进士科尚属初创阶段,具体考制记载有限。杜佑《通典》指出其"犹用策试",与唐代成熟制度存在差异。但这一制度创新为后世文官选拔提供了范式,宋人王栐在《燕翼诒谋录》中评价"隋炀帝始置进士科,以为取士之法"。从长时段看,隋代进士科的设立不仅是中国官僚选拔制度的革命性变革,更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的选官传统。

文章标签:进士科

上一篇:南朝宋檀道济北伐 | 下一篇: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

永济渠贯通南北

隋朝魏州

永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凿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是连接黄河与涿郡(今北京)的关键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漕运和南北交通史上具

张须陀战瓦岗军

隋朝张须陀

张须陀是隋朝末年著名的将领,他在镇压各地起义军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在与瓦岗军的交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最为强大的

隋设进士科取士

隋朝杜佑

隋朝设立进士科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据《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创立进士科,此举标志着科举取士

虞世基蒙蔽圣听

隋朝宇文化及

虞世基是隋朝著名大臣,隋炀帝时期担任内史侍郎等重要职务,《隋书》将其列入"奸臣传",其"蒙蔽圣听"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粉饰太平,隐瞒民

隋设进士科取士

隋朝杜佑

隋朝设立进士科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据《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创立进士科,此举标志着科举取士

陈棱渡海征流求

隋朝杜佑

陈棱渡海征流求是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7-610年)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由隋炀帝下令、骠骑将军陈棱与朝请大夫张镇周率军执行,目标为当时台湾岛上的"流求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