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高渐离击筑刺秦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8-13 | 阅读:6100次
历史人物 ► 高渐离

高渐离击筑刺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复仇事件,与荆轲刺秦并列为反抗暴秦的象征性行动。这一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高渐离击筑刺秦

1. 背景与人物关系

高渐离是燕国人,擅长击筑(一种弦乐器),与荆轲交好。荆轲刺秦失败后(公元前227年),秦国加速灭燕。燕王喜为求和,杀死太子丹献秦,但未能阻止秦军攻占燕都蓟城(前226年)。高渐离此后流亡民间,隐姓埋名。

2. 秦宫的机遇与谋划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听闻高渐离的音乐才能,召其入宫。因高渐离是荆轲旧友,秦王命人熏瞎其双眼以防不测。高渐离表面顺从,暗中将铅块藏于筑内,伺机行刺。这一细节体现了古代刺客“忍辱负重”的特点。

3. 刺杀过程与结局

在一次演奏中,高渐离循声辨位,以筑砸向秦始皇,但因失明未能击中,最终被诛杀。司马迁记载“秦皇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反映此事对秦始皇的心理震慑。

4. 历史争议与延伸

动机分析:高渐离的行为被视作对荆轲的效仿,还是个人复仇?学界多认为兼具二者,体现“士为知己者死”的战国精神。

音乐与政治象征:筑在事件中既是乐器也是武器,隐喻艺术被暴力裹挟的悲剧性。后世文学(如《燕丹子》)强化了这一象征。

史料差异:《战国策》未载此事,可能因秦朝焚书导致细节流失,独赖《史记》保存。

5. 文化影响

唐代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咏“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将高渐离与荆轲并提。现古发现汉代画像石中有击筑场景,佐证其乐器形制。事件本身成为“以弱抗暴”的文化符号,但需注意《史记》可能通过文学笔法强化戏剧性。

补充一点冷知识:筑在秦汉后逐渐失传,宋代已无实物,近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明器筑为研究提供了关键依据。高渐离的故事也反映了秦代“禁游侠”政策的社会背景,与《韩非子·五蠹》批判“侠以武犯禁”形成呼应。

文章标签:

上一篇:战国名家思想研究 | 下一篇:匡衡凿壁偷光的苦学者

高渐离击筑刺秦

秦朝高渐离

高渐离击筑刺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复仇事件,与荆轲刺秦并列为反抗暴秦的象征性行动。这一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秦朝与岭南的开发

秦朝秦朝

秦朝对岭南的开发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边疆开拓与民族融合进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为进一步巩固帝国版图,于前219年发动了对百越之地的

商鞅变法强秦

秦朝商鞅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孝公在位期间(公元前361—前338年)由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的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其核心是通过强化中央集权、确立法

秦朝文化与后世影响

秦朝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虽国祚短暂,但其文化制度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

高渐离击筑刺秦

秦朝高渐离

高渐离击筑刺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复仇事件,与荆轲刺秦并列为反抗暴秦的象征性行动。这一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高渐离击筑复仇

秦朝高渐离

高渐离是战国末期著名的音乐家,与荆轲交好,以击筑技艺闻名。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为复仇隐姓埋名,后因筑艺精湛被秦始皇召入宫中。他暗中在筑中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