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献玺降汉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7 | 阅读:5055次历史人物 ► 子婴
子婴献玺降汉是秦朝灭亡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秦朝统治的正式终结和汉王朝的崛起。以下是基于《史记》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被赵高逼迫自杀,赵高拥立子婴为秦王(而非皇帝)。此时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已攻破武关,逼近咸阳,项羽也在巨鹿之战后向关中进发。秦朝统治濒临崩溃。
2. 子婴的身份争议
子婴的身份存在多种说法:《史记·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之子"(胡亥的侄子),而《李斯列传》则记载为"始皇弟"。现代学者多倾向于他是秦始皇之弟或侄,其即位时已取消帝号,自称"秦王",表明秦王朝法统的实际终结。
3. 降汉过程
子婴在位仅46天,面对刘邦大军压境,采取以下行动:
- 诛杀赵高,试图平息民愤;
- 采用白马车驾、素服出降的礼仪,颈系象征臣服的组绶;
- 在轵道(今西安东北)向刘邦献上传国玉玺及兵符。
这一仪式性投降被司马迁记载为"系颈以组,白马素车"。
4. 传国玉玺的意义
所献玉玺即"和氏璧"所制的皇帝玺,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它成为后世王朝正统性的象征,刘邦建立汉朝后继续沿用此玺,奠定了"汉承秦制"的基础。
5. 后续发展
刘邦接受投降后,项羽入咸阳却杀子婴并焚烧宫室。子婴之死标志着嬴秦宗室的覆灭,但也有学者推测其部分后代可能隐匿民间。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有子婴后人改姓"元"的说法。
6. 历史评价
子婴的投降被后世视为明智之举。明代思想家评价:"子婴虽在位日浅,然诛赵高、降汉军,可谓有决断。"现代史学家认为,这一事件避免了咸阳的全面战争破坏,为汉代接管关中创造了条件。
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秦末权力更替的复杂性。子婴作为过渡人物,其政治抉择既终结了一个时代,也为新政权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单独列入《秦始皇本纪》,暗示其在秦汉鼎革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文章标签:献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