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班固撰汉书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7 | 阅读:9508次
历史人物 ► 班固

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后世正史编纂的范例,在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述:

班固撰汉书

一、基本背景与编纂历程

1. 家学渊源与续补前作:班固之父班彪因不满《史记》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年),曾作《史记后传》65篇。班固继承父志,自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开始正式撰述,历时二十余年,后因窦宪案牵连死于狱中,其妹班昭与学者马续最终补完《天文志》和部分表志。

2. 断代史的开创:《汉书》记叙西汉一代(前206—公元23年),包含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卷,确立"断代为史"的传统,此后历代官修正史均沿用此体例。

二、内容结构与史学贡献

1. 纪传体精细化

- 帝纪:以皇帝为中心,严格按编年体记录政事,体现正统观。

- :创新性设立《古今人表》将历史人物分九等,虽遭后世诟病标准模糊,但反映班固的史观。

- :十志拓展《史记》八书,《地理志》首开疆域政区沿革记录,《艺文志》源自刘向《七略》,是中国最早系统图书分类目录。

- 列传:新增《西域传》《匈奴传》,详载边疆民族与中外交通。

2. 思想特点

- 班固受官方正统思想影响,强调"汉绍尧运"的天命论,淡化《史记》的批判精神,但仍保留对酷吏、外戚专权等问题的揭露。

- 语言风格典雅严谨,刘知几称其"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

三、文献价值与影响

1. 保存原始资料:大量收录诏令、奏议、文章(如贾谊《治安策》、晁错《论贵粟疏》),成为研究西汉政治、经济的一手材料。

2. 学术史奠基:《艺文志》构建了六略38类的学术体系,是研究先秦秦汉学术流变的核心文献。

3. 后世评价范晔在《后汉书》中赞其"文赡而事详",清据学家王鸣盛称"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

四、争议与批评

1. 正统观局限:为维护汉室正统,对王莽政权记载带有明显贬抑,部分叙述失于客观。

2. 文学性争议:相较于《史记》的生动叙事,《汉书》偏重铺陈,被鲁迅评为"拘泥于史法,减损活气"(《汉文学史纲要》)。

延伸知识

班固另有《两都赋》开汉代京都赋先河,其弟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家族文武双全的背景也影响了《汉书》中对边疆事务的关注。《汉书》唐代以前注本以颜师古注最为通行,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集历据大成。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子婴献玺降汉 | 下一篇:五虎上将的辉煌

汉明帝政治成就及影响

汉朝耿秉

汉明帝(28—75年),即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永平之治”,是东汉初年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政治成

班固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后世正史编纂的范例,在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述: 一、基本背景与

苏武北海牧羊

汉朝苏武

苏武北海牧羊是《汉书·苏武传》中记载的著名历史事件,体现了汉代使节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以下为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公元前100年

丝绸之路的雏形与发展

汉朝汉武帝

丝绸之路的雏形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之前,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动力,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的复杂网络。以下是其历

班固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后世正史编纂的范例,在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述: 一、基本背景与

汉哀帝断袖之癖

汉朝班固

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以与宠臣董贤的同性亲密关系而闻名,"断袖之癖"典故正是源于二人交往的史实记载。这一事件在《汉书·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