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解缙主修永乐大典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5-18 | 阅读:3139次
历史人物 ► 永乐大典

解缙是明代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在永乐年间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

解缙主修永乐大典

1. 解缙的生平与背景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少年聪颖,十九岁中进士,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后因直言进谏被贬。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解缙重新受到重用,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并主持编纂《永乐大典》。

2. 《永乐大典》的编纂背景

明成祖朱棣为彰显文治,下令编纂一部涵盖古今知识的巨著。1403年,解缙受命主持编纂工作,组织两千余名学者参与,历时五年(1403—1408)完成。全书共22,877卷(另有目录60卷),约3.7亿字,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各类典籍,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

3. 《永乐大典》的特点

- 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远超宋代《太平御览》和清代《四库全书》。

- 辑录广泛:不仅收录儒家经典,还包含大量民间文献、科技著作,甚至包括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

- 编排科学: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排方式,便于检索。

4. 解缙的贡献与结局

解缙在编纂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不仅负责总体策划,还亲自参与校勘和整理。然而,他因卷入政治斗争,于1415年被朱棣下狱处死。《永乐大典》虽成,但解缙本人未能善终。

5. 《永乐大典》的流传与散佚

原书仅抄录一部(正本),明嘉靖年间又抄录副本。正本可能毁于明末战火,副本在清代逐渐散佚,八国联军侵华时遭劫掠,现存约400余册,散藏于世界各地。

6. 历史意义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科技、文学的重要资料。它的编纂体现了明代初期国家力量的强盛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文章标签:解缙

上一篇:张遇贤南汉起义 | 下一篇:晏子使楚的智慧故事

三杨辅政仁宣

明朝三杨

“三杨辅政”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统治时期(1424—1435年)的重要政治现象,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内阁大学士共同辅佐皇帝施政的时期。这一阶

明朝服饰礼仪与文化

明朝明朝

明朝服饰礼仪与文化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儒家礼教思想,是当时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的重要载体。以下从服饰制度、礼仪规范及文化内涵三方面展开分析:

徐光启与西学

明朝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接触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合作被

明朝民族关系与政策

明朝明朝

明朝的民族关系与政策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其核心是"华夷之辨"思想下的边疆治理体系。明王朝在继承元代多民族国家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军政结合、因俗而

《永乐大典》散佚之谜

明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散佚之谜是中国古代文献史上的一大憾事,其成书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学者主持编纂,全书22877卷,11095册

解缙主修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

解缙是明代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在永乐年间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 1. 解缙的生平与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