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杨时程门立雪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28 | 阅读:2435次
历史人物 ► 杨时

杨时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尊师重道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展现了宋代儒学家杨时对师长程颐的敬重与求学的赤诚。以下是关于这一典故的详细解析和相关扩展:

杨时程门立雪

1. 典故始末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另三人为游酢、吕大临、谢良佐)。据记载,杨时与游酢赴洛阳拜谒理学大家程颐时,恰逢程颐闭目静坐。二人虽立于门外,但见天降大雪仍静候不扰。待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深达一尺(《宋史》载“门人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颐深受感动,倾囊相授。

2. 理学传承背景

杨时师从程颢、程颐兄弟,是“洛学”南传的关键人物。他后将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闽学”,为朱熹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程门立雪”不仅体现个人品德,更反映宋代儒者对师道传承的重视。

3. 历史细节考辨

时间争议:部分学者推测事件发生于元祐八年(1093年),杨时40岁时。

地点考证:程颐讲学处可能为洛阳伊川书院(今河南伊川县),但具置仍有争议。

“立雪”象征:后世常以“立雪”比喻求学心诚,如清代“立雪斋”等书院名即源于此。

4. 文化影响

艺术创作:明代《程门立雪图》等画作常以此为题材,画面多突出雪中伫立的弟子与室内冥思的程颐。

教育意义:典故被编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成为传统尊师文化的典范。

成语演变:衍生出“程门飞雪”“立雪求道”等变体,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亦常引用此典。

5. 延伸知识

程颐教学严格,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杨时得其真传后提出“理一分殊”思想。

杨时晚年致力于著书讲学,其再传弟子罗从彦、李侗,三传至朱熹,终成理学集大成者。

现代河南嵩县程村、福建将乐县(杨时故乡)均建有纪念祠,定期举行祭典活动。

这一典故之所以流传千年,正因它凝聚了儒家“师严道尊”的精神内核,而杨时对理学的传播贡献,使其成为连接北宋洛学与南宋闽学的重要桥梁。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十国中的南汉政治格局 | 下一篇:元朝的赋税制度与财政管理

邵雍易学大师

宋朝邵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易学家、诗人,理学奠基人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易学思想体系独

杨时程门立雪

宋朝杨时

“杨时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尊师重道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展现了宋代儒学家杨时对师长程颐的敬重与求学的赤诚。以下是关于这一典故的详细

《宋代漕运体系运作》

宋朝宋仁宗

宋代漕运体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命脉,其运作机制在中央集权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趋于完善。以下从组织架构、运输网络、管理制度及社会影响等

《李公麟白描绘画研究》

宋朝李公麟

《李公麟白描绘画研究》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著名画家,以白描技法闻名于世,被誉为“白描第一人”。他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美术

杨时程门立雪

宋朝杨时

“杨时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尊师重道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展现了宋代儒学家杨时对师长程颐的敬重与求学的赤诚。以下是关于这一典故的详细
友情链接